|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重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讯 本报9月16日A13版以《省道上晒玉米 车辆挤在中间》为题,报道了211省道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北院庄村附近路段,成片的玉米、玉米皮足足占据了四条车道,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一事。此事一经报道,安丘市公路局非常重视,目前已将该路段路面上晾晒的玉米全部清除。 据安丘市公路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看到《潍坊晚报》的报道后,相关负责人立即安排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对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的村民进行了耐心教育,并说服村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晒粮。同时,他们还帮助村民们一同将玉米转移,很快211省道这一路段变得畅通无阻。 据了解,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为有效遏制打场晒粮这一公路顽疾,切实保障所辖国省道公路安全畅通,安丘市公路局按照“早部署、早安排,早介入、早预防”的工作原则提前对打场晒粮防治工作进行集中部署。他们将《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通过深入田间地头、悬挂标语横幅、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使沿线群众认识到公路打场晒粮的危害性,争取村民的支持与配合。截至目前,已散发宣传资料2300余份,出动宣传车70台次。 他们将国省道公路穿村路段、沿线村庄、城乡接合部等路段作为监管区域,依托公路基层站所,建立养护、路政联动巡查机制,落实责任路段包干、重点路段重点巡查、实施全天候巡查等有效措施,提高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机动性。 同时,他们还主动与沿线交警、交通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构建联动机制,实施齐抓共管,确保治理效果。 (记者 刘晓梅 张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