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9月19日,苹果iPhone6在香港开售,市民排队购买。CFP供图 |
|

|
|
新款苹果手机iPhone6日前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售,尽管吐槽声不断,但是仍然没有挡住国人抢购的“爱疯”(iPhone)潮,在国内竞买高价苹果手机、在海外彻夜排队抢购……邻国韩国的媒体对此十分纳闷:为何中国人如此追捧苹果公司的产品? 在这个电子产业极度发达的国度,三星、LG等民族产业相应更受人们青睐。韩媒指出,虽然本国也有更多年轻人开始使用苹果等国外的品牌,但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如此夸张的地步。 为何中国人难抵苹果诱惑 记者21日在百度新闻中搜索“中国 iPhone6”这组关键词,共有62.4万条相关新闻,但是在韩国的搜索引擎NAVER中用韩文搜索“韩国 iPhone6”,只有不到3万条。 尽管如同韩国一样,中国也不在iPhone6的前两批上市国家和地区范围内,但是,中国人的热情却被韩媒看在眼里。“眼尖”的《亚洲经济》指出,iPhone6自19日在美国、日本等地率先上市后,仅在日本东京的苹果店门前超过1000人的排队等待者中,大部分的买主说着汉语。 文章还指出,尽管iPhone6尚未正式在中国内地销售,但是中国人已经开始通过非官方渠道交易了。在众多求购iPhone6的中国人中,应该仍是以富裕阶层为核心,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买到这样一部新出的手机,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一部iPhone6在中国内地被炒到高达35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2万元。 韩国wikitree网站的文章评论透露着吃惊与无奈:“一部海外新手机竟然拥有如此夸张的诱惑力!” “为什么不管苹果的新手机多贵,总会有中国消费者愿意出钱买呢?”这一现象令韩国《金融新闻》的报道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并将其称为“怪象”。 苹果专卖店在首尔很少见 在对本国智能电子产品、汽车、家电等极为崇尚的韩国人看来,手机技术方面已经相对成熟的韩国并没有对苹果新产品过分的狂热。 “在韩国,人们躲不过的三件事就是死亡、税收和三星。”——韩国一度流传的这一夸张表述,最能体现三星在韩国的普及。 首尔国立大学硕士生李妍华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印象中,首尔市区很少能看到苹果的专卖店,街边林立的反而几乎都是卖三星和LG等品牌手机的店铺。 “所有的缴费业务等在这些小店都可以很方便办理,这也让人们的选择更加有倾向性。” 《华尔街日报》韩文版页面上称,虽然苹果新型大屏幕手机iPhone6开始了销售,尽管暂时还没有进入韩国市场,但是三星电子的Galaxy Note4已经开始了预售。 在价格方面,韩国Galaxy Note4出库价格为95.7万韩元(约为5646元人民币)。很多在海外已经开炒的iPhone6则都在1000美元(约合6140元人民币)以上。此外,三星的开售时间、宣传力度等方面的优势也能博得更多青睐。 韩国人购买本国产品成习惯 不只是手机,韩联社的报道指出,从现代汽车、三星电烤炉等家电到MP3等电子产品,韩国人无一不热衷自己的民族品牌。 按照韩国“先锋经济”网站的说法,在韩国,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可谓是股票市场里起到“双头马车”作用的支柱业体。 对于韩国人来说,最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电子产品和汽车不仅充斥了国内的市场,韩媒报道中,连同在欧洲和南美等地,他们的产品也都最受欢迎。 韩国中央大学中文系的崔源俊对记者说,其实最直接促使韩国人购买本土产品的原因应该还是价格和质量的优势。加上韩国人传统的爱国心,人们会为购买和使用国货而感到自豪。久而久之,选择自己本土生产的产品也就成了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品质电子产品和高性能汽车自然也就更有市场了,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崔源俊还提到,在韩国人看来,无论是手机等电子产品,还是家电乃至汽车,韩国企业的售后服务一般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苹果等外国品牌则稍显逊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