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玲简介:张晓玲,女,汉族,中国闪小说学会会员。师从中国闪小说学会会长蔡中锋。作品散见于《当代闪小说月刊》《中华日报》《国际日报》《中国老年报》《新民晚报》《牡丹晚报》《潍坊晚报》《松江报》《潍坊茶韵》《坊子文艺》等国内外报刊杂志。获得“2013年中国闪小说新锐作家奖”。 女大不中留 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刚回到家,妈妈的闺蜜就找上门来说要给我提亲。 “妈,我还小呢,也没有工作,想在家多待两年,孝顺您和爸爸。这样把我打发了,您不觉的亏啊?”女孩儿撒娇,妈妈就没辙了。 “好好,我女儿还小呢,她姨,过两年再说,过两年再说。”妈妈拍着我的手,快乐地把闺蜜送出门。 两年很快,转眼就过去了。县城里二十五岁已经不是小姑娘,妈妈出去碰到熟人,第一句话就是:“女儿有婆家了么?” “没有,有好男孩,别忘了介绍,愁死我了。” 这个世界有点邪门,好女孩找不到婆家,好男孩找不到媳妇。 同桌的刘建在网上找我私聊:“年底了,跟我回家过年吧,免得妈妈叨叨你,OK?”“OK!”想都没想我就答应了。真是我的福星,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 放了年假,我对妈妈说:“妈,我要去一位同学家过年,他妈妈说要看看我。”说完故作娇羞状。原本是个善意的谎言,妈妈却兴奋的不得了,让我羞愧难当。 真的就去了刘建家。炕头很热,炕尾很凉。我往中间靠,他也往中间靠,终于找到合适温度的时候,两个人已经靠在了一起。于是,他的手越过边界捉住了我的手。就这样,我们从初相识开始,一直说到了眼前……一阵沉默,刘健说:“要不然,咱俩凑合凑合?”“总是要嫁人的,那就凑合凑合吧。” 其实我很爱他,许多年的孤单都是他陪伴左右,只是出于女孩儿的羞涩,羞于出口罢了。
一毛钱的亲情 结婚以后,跟老公在济南创业。老家在潍坊离济南并不近,年少轻狂,只顾自己和孩子,很少回家看父母亲。 儿子十岁那年,妈妈病了。 一天,我买了很多礼物回家,妈妈躺在床上:“妈,我买了您喜欢吃的高粱饴。”“医生说我血糖高,不能吃糖。”我又拿出一件新衣服:“给您买了一件新衣服,穿上看看。”“年纪大了,穿衣服是为了遮丑,时尚的衣服不适合我了。宽松的布衣棉衫穿着舒服就好。”妈妈说完转过头去不再看我。望着两鬓苍苍的娘,我跪了下去:“妈妈,原谅我这些年的不孝。妈,原谅我!”曾几何时,父母已经老去。 爸爸伸手把我拉起来:“你妈不是嫌弃你,我们就你一个孩子,你不回来看看,家里冷冰冰的一点生机也没有。我们都有退休金,不缺东西,你经常回来看看就行。” 庆幸爸爸妈妈健在,留给我孝顺的时间。 自从济南到潍坊有了动车,回家就方便多了。此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回老家,陪陪父母。给爸爸带去一本书,一包茶叶。送妈妈一副手套,一条丝巾。偶尔陪爸爸下棋,虽然总是输。牵着妈妈的手逛街,一如妈妈牵着儿时的我。妈妈说:“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有滋味。” 好日子过的快,转眼过去很多年。去年过年的时候,我送爸爸一块老年手机。爸爸学会了发短信,发给我第一个短信是这样的:“工作忙就不要回来了,每天为爸爸妈妈花一毛钱可好?” 想不起一毛钱能干啥,就读给老公听,老公说:“一天发一个短信就是一毛钱!
意 外 一晃儿,女儿长大了,人大心也大,终于奋不顾身投奔她的爱情去了。连她自己经营的服装小店也不要了。 我一个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小店盘了出去,剩下的衣服悉数拉回家。和老公商量再三,决定把衣服捐出去。 市里慈善会的李会长使劲握住我的手直说:“非常非常感谢,感谢您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把一个大红捐献证书递到我手里。 能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些许温暖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我喜滋滋走出民政局大楼,顺手把证书放进摩托车座子后面的后备箱里,骑着回到住处。把车放在楼下,进了家门,一杯水还没喝完,有朋友来电话约我去超市。挂了电话哼着歌到了楼下傻眼了,摩托车没了。围着楼转了两圈,又跑到大门口寻了半天,还是空手而归。我的豪爵海王星啊,去了哪儿? 给老公打了个电话。老公宽慰:“衣服都捐了,不差那辆摩托车了。你赶紧把驾照考出来,过几天,等钱周转过来给你买辆车。” 老公的电话虽然让我心宽了不少,可都说是好心有好报,这算怎么回事? 正在逛超市呢,老公又来电话了。“老婆,赶紧回家……有惊喜。”买车了?不会这么快吧?会有什么惊喜呢?匆匆走回住处,眼前的东西让我不敢相信,是我的摩托车,又停放在原来的位置。 怎么回事?我疑惑地看着老公。 老公从后备箱里拽出一张信笺,上面写道:“尊敬的老大姐,你好!您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摩托车我只是借用了一会儿,现在完璧归赵……” 和信笺在一起的还有那张大红捐献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