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东升 在三大球国字号球队争相打破各种“首负”历史纪录的大环境下,中国男篮输给日本男篮以及中国男足不敌泰国队,便显得不那么扎眼了。 先不说眼前的亚运会,两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咱们的两个近邻携手进入奥运男足四强的背后,是中国男足1988年打入汉城奥运会后,20年无缘决赛圈,2008年靠东道主的身份才得以参加奥运足球赛。此外,被人寄予厚望的中国男篮,在姚明退役后亦表现低迷。 日本、韩国的三大球迅速崛起,与中国三大球项目的日渐没落,形成鲜明对比。日韩在足球项目上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完善的青少年培训体系。日本青少年从小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韩国的职业球员也经历过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培养体系。 而由于中国足球成绩差、大环境不够好,选择踢足球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繁重的课业负担也迫使孩子们远离足球。此外,中国“踢球/上大学”只能二选一的模式也压缩了选材范围。排球、篮球面临同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要提高中国三大球的水平,在奥运会上有更好的表现,必须让三大球走进校园,并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日韩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另外,日本人喜爱归化球员的现实,一度被视作日本三大球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事实上,日本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体育在校园里受推崇的程度,才是日本三大球振兴的本源。如今,日本不仅三大球人才辈出,日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已明显优于中国青少年,这恰恰是中国校园体教脱节带来的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