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6版:青州新闻·旅游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5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再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
2014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
古城游启动整一年成为我市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仉振华在表演拉洋片。
  郇延生在表演木轮推车快板书。
  老艺人在表演古法织布。
  艺人在表演青州剪纸技法。



  临近“十一”黄金周,北门里大街也显得格外热闹,知府巡街、挫琴、拉洋片、山东快书等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让来自八方的游客在观光游玩的同时触摸了历史,共同感受着美丽的青州古城文化。自去年9月份,青州正式启动“古城游”活动,短短一年时间,古城游便成为青州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古街美景吸引眼球
  9月27日,在万年桥的桥头,记者见到了正在抱着女儿等待旅游观光车的王女士。“古街建设得这么美,政府还免费让我们乘坐观光车,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啊。除了花样繁多的民俗表演,古街上的浮雕、圆雕也是生动有趣,叫人难忘。刚才我抱着女儿经过有红色糖葫芦的那个雕塑时,女儿好奇地摸了又摸,一直问我能不能吃。”王女士开心地说。
  “古老的民居和商铺错落有致,青砖灰瓦,古式的木质小插板门别具韵味。看看不常见的民俗表演,这种具有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生活让整个人都是放松的。”在虎头鞋摊前,驻足看农家女绣鞋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而古街上缓慢的生活节奏、热情生动的表演让刘女士身心愉悦。
  在游人如织的古街上,从淄博来的陈清芳一家三口边看边拍照留念。“行走在古街上,看到清朝装扮的巡街队伍穿过身边,有一种穿越的感觉。”陈清芳告诉记者,她在网络上了解到青州古街文化时就非常感兴趣,这次与家人一起来到青州,见识了挫琴、剃头挑子、草编等民间文化艺术,不但增长了见识,还放松了身心。据记者了解,27日当天,除了像陈清芳这样的散客和自驾游游客外,以旅行团的形式来青州旅游的游客也很多。

民俗表演生动有趣
  “待要吃好饭,围着青州转,走一走,看一看,花钱不多吃得杠舒坦……”古街上,73岁的郇延生大爷表演的木轮推车快板书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一段用青州方言说的《到青州吃顿饭》将青州健康、便宜又新鲜的美食一一说了个遍。只见郇大爷动作到位、声音洪亮,边说边演、生动有趣的表演艺术形式引得不少游客纷纷驻足。演罢,游客们的鼓掌声、叫好声霎时响成了一片。
  郇延生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是青州市邵庄镇郇仁马村人,今年已经73岁了,谈起木轮推车快板书,郇大爷说:“俺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着推木轮车了,那个时候还没木轮车高,10岁的时候俺跟着师傅学习快板书的表演,没来古城艺术团之前,俺在家务农、干瓦工、收拾桃园,直到去年秋天,俺儿被政府选上说快板书,后来又推荐了我,俺给领导们说了一段《梁山一百单八将》,领导就让俺加入了古城艺术团。”说起现在的生活,郇大爷显得非常高兴,“现在天天在街上给大家表演,游客们喜欢俺们的表演,政府还给俺们补贴生活费,这生活过得是越来越舒坦!” 
  如今,“拉洋片”三个字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显得非常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曾经承载着很多人儿时记忆的民间艺术早已被电视和网络所淘汰,而现在,为了还原这一民间艺术,青州市政府决定将拉洋片重现古城街上。在拉洋片表演之前,记者看到几个孩子正好奇地趴在一个装有镜头的木箱前,而木箱前,一位戴着墨镜、敲着大鼓的艺人正拉动箱外的拉绳,操作箱内图片的卷动,给孩子们讲述青州著名的八大景。这位艺人名叫仉振华,今年60岁,为了给游客们表演好拉洋片,仉大爷学习了很久。谈起自愿学习拉洋片的事,仉大爷说:“你看我这箱子上印的字‘消失艺术再重现,无线风光在里面’,我来给大家表演拉洋片,一是想叫游客们知道,咱还有个已经淘汰了的艺术形式叫拉洋片,二是想通过这箱子里的内容,宣传咱们青州的美景。现在我还说得不够好,回家以后我得继续揣摩研究,把拉洋片的手艺学得更好。”
古城游成为金名片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传承历史文脉,充分体现古城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青州市于2011年启动了古城保护修复工程,邀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先后编制了《青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青州市古城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对古城进行保护修复,现已完成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等街区的修复保护工程。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对古院落、古遗址进行专题调研。目前,该市共征集各类历史文化资料200万字,各类影像资料300多件,实物资料400多件,并编辑出版了《青州古城》一书,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得以重现。
  自去年9月份,青州正式启动“古城游”活动。古城游以宋城为起始点,途经南阳河,核心区位于青州古南阳城内。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百寿宫街、南营街、北营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红灯笼、灰砖瓦、青石板路、仿古门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游客走在其中可以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短短一年时间,古城游便成为青州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为丰富古城游内容,青州市组建了古城艺术团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团,将抖空竹、泥塑、花毽、挫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公开展演,让这些濒临灭绝的宝贵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实现了活态传承。同时,在古城区域内设置了2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和5个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站点,投放了300辆公共自行车、20辆黄包车和14辆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

打造旅游主峰产品
  现在的青州古街上总是人山人海,有来自潍坊城区、临朐等周边县市区的游客,也有来自济宁、东营、青岛等地的省内游客,还有来自天津、徐州等地的省外游客,古城旅游热线进一步叫响,旅游大团队大量增长,过夜游客持续增加,旅游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断提升。古城游的持续火爆也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量达284.2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7.8%。
  为进一步打造旅游主峰产品,在继去年11月份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今年青州市政府又整合提升古城景区、青州博物馆、云驼风景区旅游资源,以“城景合一”的理念,提出创建“青州古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区的目标。为此,青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青州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旅游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规范业态布局,确定古街以特色饮食为主,辅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古玩字画、特色客栈等旅游文化服务业态,以补贴的形式促进古街商铺提升、转型。规划旅游路线设计,将古城景区与云驼风景区、博物馆有机连接,建成障城如画、文旅融合、城景合一的大景区。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慧 本报见习记者 彭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