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诸城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5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古琴传人诸城开讲
艺术家王树进将在家乡办展
2014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琴传人诸城开讲



  9月25日下午2点30分,在诸城市广播电视台三楼演播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诸城派古琴知识讲座。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人茅毅先生亲临授课。来自我市文化宣传部门的各相关负责人员以及音乐教育届的主力骨干等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谈及举办古琴知识讲座的初衷,市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诸城自古为礼乐之邦,既是诸城琴派的故乡,又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之一。开办古琴讲座,普及古琴知识,提供了学习、交流、进一步了解古琴的平台。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更有助于推广和传承诸城传统文化精髓,打造诸城特有的文化品牌。
  讲座现场,茅毅老师分别从琴乐的起源、流派的形成、诸城派古琴的发展现状及作用意义等角度做了详尽的阐释。平易近人的语调、诙谐的比喻、渊博的学识,使这件历史悠久的乐器不再神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代表作”的称号后,古琴艺术更是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蜀山”“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茅毅说,山东诸城派古琴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分别源自“虞山派”王既甫和“金陵派”王冷泉,二人师承不同,在诸城也自然地分成两个支派。王心葵从师于王既甫的儿子王心源,兼学王冷泉先生琴谱,又吸纳了山东当地民间音乐与地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诸城琴派。1919年,王心葵被请至北京大学任教后,诸城琴派逐渐流向全国,从学者遍及华夏,成为“北派”。诸城琴派另一支由王冷泉的弟子王燕卿大胆革新,对诸城派琴曲做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并南下传播,创立了更为通俗的“南派”弹法,也称“梅庵派”。
  现场,茅毅老师展示出传家之宝——流传了1000多年的北宋松雪琴,并当即弹奏了《双鹤听泉》《梅花三弄》等几首经典名曲。听众沉浸在上古流音的天籁之中,不仅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而且深深体会到古代琴家忘世虑于形骸之外的洒脱。几曲终了,博得满堂喝彩。
  古琴在我国数千年文化中地位崇高,与文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古人历来以琴棋书画修身养性,古琴居于首位。其音乐高雅超脱,简朴清淡,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傲骨脱俗的高贵品格。谈及诸城古琴的独特风格,茅毅表示,诸城派古琴扎根于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又深受儒家文化中和雅正思想影响,温柔敦厚,刚中带轫,密中见疏,既以丽密深曲为特征,又具空灵回荡之美。解放前,会弹诸城古琴的人已不足百人,然而“文革”期间,琴会、琴社被迫中断,老一辈古琴家相继去世,仅剩的几位琴人或业余雅玩,或在家教学,均未成规模,影响不大,诸城派出现了“断代”的局面,古琴技艺的流传方面正面临失传危机。他在现场呼吁:“诸城派古琴作为诸城祖先们遗留给后人的珍贵艺术,理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同时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让这门古老高雅的艺术,在诸城这片沃土上继续发扬光大。”
  讲座结束后,大家还意犹未尽。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告诉记者,听了茅毅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今后会更加关注诸城古琴艺术的发展,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着重培养学生对古琴这门传统艺术的兴趣爱好。
  据悉,茅毅是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及制作大师。毕业于日本中部乐器专门学校钢琴调律专业及南京艺术学院作曲与理论专业,现任轻工部注册高级调律师,中国古琴学会理事。2011年,茅毅来诸城举办了“龙音习习——古琴音乐会”,还在市文化路小学设立培训基地,捐赠了十余套古琴与琴桌,亲自传授古琴技艺,同时委托全国各地学生代表每月前来辅导。8月,他创立的云雪堂古琴工作室落户于诸城,届时,将为诸城派古琴在其生源地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巨大地贡献。
张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