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毫落纸 和静清寂著名书法家杨涛精选200幅书法来潍办展 |
|
|
10月18日上午,“和静清寂——当代著名书法家、博士生导师杨涛作品巡展”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巡展共9站,潍坊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巡展首站,展览将持续至10月21日。杨涛表示,为了准备这次在潍坊的展览,他此前做足了准备工作,200幅书法作品件件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潍坊的展览结束后,杨涛还将相继在长沙、深圳等9个城市举办作品巡回展。
作品引来八方客 10月18日上午,“和静清寂——当代著名书法家、博士生导师杨涛作品巡展”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巡展共9站,潍坊是巡展首站。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济济一堂,有的爱好者更是不远万里前来,只为一睹杨涛作品的风采。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徐小宇告诉记者,他是17日下午乘坐飞机从广州来到潍坊的,在看完杨涛老师的作品后,再乘坐飞机赶回广州。虽然来回飞机票不是个小数目,但徐小宇仍然感觉非常值得。“以前都是在电脑上看杨老师的作品,这次终于能看到他的真迹了,很兴奋。”徐小宇表示,现场看作品的感觉与在电脑上看不一样,“现场观看作品,每一笔的力道都能感觉到。” 记者了解到,杨涛1970年出生于安徽宣城,现供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委副秘书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除此之外,杨涛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展览并获奖,他还是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获得者,并有多部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表。 件件都是心头爱 开幕式结束后,记者与杨涛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当天,杨涛一身棕色西装,浑身散发着儒雅闲适的文艺气息,这种气质与本次展览的主题“和静清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杨涛表示,之所以将本次巡展的主题命名为“和静清寂”,也是自己一个真实心态的写照。 之所以将全国巡展的首站定在潍坊,杨涛表示,这是由潍坊的艺术魅力和丰厚文化底蕴决定的。杨涛表示,潍坊是个魅力十足的城市,也是极其有个性的城市,文化源远流长,文人荟萃,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内的旗帜性代表城市,也是如今名声在外的“中国画都”,这一系列因素都让他决定将此次巡回展的首站定在了潍坊。 “潍坊长期以来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就像好朋友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情投意合的良好关系。”杨涛表示,如今潍坊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清俊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让低俗的东西望而生畏,但是对优秀的艺术作品却宽容悦纳,十分具有包容性。 杨涛告诉记者,潍坊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们眼光都非常高,所以必须得拿出自己的真东西。“这次参展的200幅作品,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件件都是我的得意之作。”杨涛说。 展出多为小尺幅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从10月18日持续至10月21日,接下来,将相继在长沙、深圳等9个城市举办作品巡回展。此次在潍坊展出的作品全部为小尺幅作品,大多数为2平尺作品,最大作品4平尺,并且涵盖了真、草、篆、隶、行五种字体,包括横幅、对联、斗方、扇面、条屏、手卷多种形式,还广泛使用了特净皮、仿古、洒金、泥金、云纹等多种纸张。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镛评价杨涛作品:操控有余,纵横无碍。王镛认为,杨涛的书法将神采与形质关系处理得很和谐,而且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很顺畅。在传统与个性上,能看到“二王”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变形,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融合。另外王镛认为,杨涛对草书的要求表现得比较完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