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03版
法治中国 |
第04版
法治中国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晴天时村民在院子里“晒钱” |
|

|
|
云南老太“晒钱”照走红,记者探访发现村民无所适从甚至赌博吸毒 一位慈祥老太,头裹围巾、赤脚席地而坐,怀里抱着大堆百元钞票,满脸微笑。最近,这样一张“晒钱”照片在网络上疯传。照片中的老人是谁?来自哪里?10月19日,记者辗转找到了“晒钱”照片中的这位慈祥老人。老人名叫娜戈,70岁。照片中,她怀抱的大堆钞票是她家卖茶叶所得。在老人所在的村子里,新茶年年采摘,金钱源源不断,村民们除了忙着盖房和买车,剩下的钱,有些村民也不愿意存入银行,而是放在家中,纸币遇潮遇雨,潮湿变软,于是逢上晴天,就有村民晒起钱来。 “晒钱”照片疯传 10月19日,云南省勐海县勐混镇邦盆老寨35号,70岁的娜戈刚刚吃完早饭,便开始组织家人搬家。他们准备将这栋10年前修建的住房推倒,在原地重新修建一栋更宽敞、更漂亮的房子。 娜戈所在的云南勐海县勐混镇邦盆村和相邻的布朗山乡老班章村,隐藏在海拔1700多米高的布朗山丛林和雾霭中。前人栽树,后人采茶,随着茶叶价格的一路攀升,先辈们百年前种下的棵棵茶树,如今让包括娜戈在内的村民们,享受到了从天而降的巨大财富。 据悉,邦盆村和相邻的老班章村,是有名的普洱古树茶盛产地。这些老茶树属标准的大叶种茶,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茶叶条索粗韧,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并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无论散茶还是茶饼,闻之香味扑鼻,品之回甘悠久绵长,因此,每年产茶季节,慕名而来的全国各路茶商带着厚厚的现金,翻山越岭赶来“抢”茶。 娜戈家6口人,有20多亩树龄30年以上的老树茶。今年4月,茶叶价格攀升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娜戈家采摘的茶叶一下子卖了20多万元。老人从未见到这么多钱,高兴得眉开眼笑。收茶老板见状,便让她将20多万元茶叶钱抱在了怀里,然后用手机拍下传到了网上。此照一出,引来网友热议。 这全然出乎娜戈和家人所料。谈及这张“晒钱”照片,他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寨子里的村民们全靠卖茶叶赚钱。”娜戈的儿媳妇娜那告诉记者,其实,她家茶树算少的,有些村民家有100多亩老茶树,一年下来,卖茶叶可收入两三百万元。 外地客商搭乘直升机来抢茶 一公斤鲜茶的价格,从最初的两毛钱,到几元钱,十几元钱,二十几元钱,到现在的一百多元钱。村民扎歌清楚地记得,2007年,村子里的大树茶春茶鲜叶价格竟暴涨到了300元/公斤,就连秋茶鲜叶也可卖到100元/公斤。 如此高昂的茶叶价格让村民们喜出望外,大家纷纷开始种茶。从2007年春天起,抢茶大战场面开始变得尤其激烈。每年从4月初开始,每天前来买茶叶的客商络绎不绝。茶商们各显神通,开奔驰,驾宝马,山地车、越野车,齐齐上阵。一位客商为赶时间抢占先机,竟搭乘一辆直升机前来,轰隆隆的引擎声把抢茶大战推向了高潮。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邦盆村和老班章村的村民们还住茅草屋,种玉米、栽稻谷是一家人生计的主要来源,许多村民饭都吃不饱。 “茶叶改变了我们村庄。”邦盆村村长扎努称。2013年,村里按人头将茶山承包到了每户村民。目前,全村有茶树三千余亩,年产茶叶50吨左右,按每公斤2000元计算,全村茶叶收入1亿元。该村有村民138户,每年卖茶叶少的有三四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 相邻的布朗山乡老班章村,有162户人家,村民们估算,整个老班章茶叶年产量60吨左右,产值近两亿元。
村民自发组织保护“摇钱树” 当年种下这些老茶树的先人们做梦也没想到,那些无人问津的茶树,会如此深刻地改变后人的命运。在邦盆村和老班章村里,随处可见树龄在30年以上的老茶树,其中,在老班章村,有两棵老茶树,树龄在800年以上,村民称它们“树王”,在其四周围上了栅栏加以保护。 随着茶叶价格的一路攀升,村民们开始享受这从天而降的巨大财富。也是从这时候起,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开始自发组织保护那些“摇钱树”。 村民吐二介绍,为保证茶叶品质,全村所有的茶树被要求不准施肥、打药,如果发现谁家违规,将会被处以重罚。 由于老班章茶名声在外,曾经有人把邻近村子的茶叶偷运到这里,冒充老班章茶出售。为了防止假冒茶品败坏真品的名声,2006年春茶上市时,村民们在进村的多条路上设置关卡,昼夜安排人严查过往车辆。特别是春茶交易期间,每辆进村的车都会被严格搜查,以防外面的茶叶进村。
天降财富,村民们却无所适从 依靠茶树,村民们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但村民们嫌把钱存银行麻烦,干脆将卖茶叶的钱用竹筒装起来保存,或者将钱用家里的破布或烂衣服包裹,放在家里不显眼位置,以掩人耳目。 很快,这些富足的偏远村落吸引了敏锐的银行。去年11月,“勐海县农村信用联社老班章分社”进驻,成为全国首家落户偏远村民小组的储蓄所。可是,仍有村民宁愿将钱放入家里的保险柜,也不愿存入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推销POS机,至今只有几户人家相信。 财富逐渐饱足,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村民闲极无聊就聚在一块喝酒、赌博,还有村民染上了毒品。对于村民们赌博和吸毒一事,邦盆村村长扎努称,一旦发现立即报告派出所。但10月18日,记者在邦盆村一栋居民房里,发现聚集了数十人赌博。男女老少齐齐参与,旁若无人地大声吆喝。 守着财富的村民们仿佛已经不再那么渴望孩子跳出“农门”。曾有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动员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念书,有村民回应:我几亩茶叶地就可挣很多钱了,读书有啥用? “村民们富起来了,的确可喜可庆。但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巨大的财富,不是靠村民们的勤劳和智慧,而主要是依靠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从某种角度来看,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村民们有些无所适从。”10月21日,老班章村所在的勐海县布朗山乡乡长赛勐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相关新闻 校友捐款3亿元 创国内捐赠纪录 近日,重庆大学收到校友唐立新3亿元捐赠,刷新了国内大学一次性校友捐赠的新纪录,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捐赠特别是“校友捐赠”的新期待。
母校盖楼出巨资 在重庆大学85周年校庆典礼现场,该校81级校友唐立新宣布捐赠3亿元,为母校新建一栋信息博览大楼,选址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涵盖学术交流、信息技术、博览等功能。 据了解,2009年起,唐立新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教育基金等方式,资助母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还资助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科研奖励等,目前累计向母校捐赠达3.6亿元。 谈及此次3亿元捐赠的由来,重庆大学校长助理赵骅说,唐立新校友每年都回母校几次,2010年底浙江商人捐款2500万元为重大每个学生宿舍配空调,引起了唐立新对母校基础设施的关注。 2011年,唐立新回母校时提出捐建一栋国内体量最大的教学楼。经测算,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建设费用6亿多元,唐立新与校方初步达成各出资一半的协议。 校友捐赠引期待 从潘石屹为哈佛大学捐赠1500万美元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到唐立新为母校重庆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捐赠特别是“校友捐赠”的新期待。 据了解,中国校友会网今年发布我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已有16所大学跻身于“亿元俱乐部”,大学累计接受校友捐赠近百亿元。 中国校友会网总监赵德国表示,在上榜校友中,有200多名富豪向其母校捐款捐物,合计金额高达48亿元,占高校校友捐赠总额的52.75%。 专家称,在30多年的改革大潮中,我国有相当一批人白手起家,积累了巨额财富,由于“母校情结”及重视教育,近年来“校友捐赠”之风悄然兴起。 赵骅介绍,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一流大学的常态,哈佛大学办学经费五分之三来自校友捐赠、耶鲁大学办学经费有三分之二来自校友捐赠。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