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若同仇敌忾,防贼何需暗语
流水席强制报备,未必是道“好菜” 
天价垃圾袋费照出多少漏洞
挑战补票规则胜诉不是终点
2014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若同仇敌忾,防贼何需暗语



    □本报评论员 李帆
  “防贼暗语”只是一种被逼出来的民间智慧,反映出民众互相关爱的品质,但也道出的是对“人心冷漠”的无奈,是在治“贼”无方语境下的妥协。民众需拿出同仇敌忾的气势,出面阻止、呵斥、打击偷窃行为,而不是只靠“防贼暗语”做一些无言的抗争。

  如果您遇到商贩故意跟您找茬搭话,公交车上没有意外状况司机却频繁急刹车,乘客刷过卡还被要求重刷一次,您可要注意了,很可能是身边有小偷,这些“防贼暗语”是在给您提醒呢。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警方,也结合搜集到的一些常用暗语,给市民支招。
    (10月29日《生活报》)
  读罢这则新闻,想必当地市民受益匪浅,若人人精通“防贼暗语”,盗贼恐怕自此失去了“用武”之地。然而,有了“防贼暗语”,就真能确保无虞?
  不可否认,作为对失窃者的一种提醒,“防贼暗语”道出了民众对他人的善意,也彰显了群防群治的智慧,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在“防贼暗语”的震慑下,小偷们也不敢造次。较之于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商贩、公交车司机、市民的暗中提醒透出了对他人的关爱,我们该为他们点个赞。
  不过,这些暗语治标不治本,或许收效甚微。既然失窃者能听懂暗语,窃贼当然也能心领神会,只要及时收手便可相安无事,,大不了换个地方故伎重演。因此,防贼但不抓贼的暗语,形不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小偷本如过街老鼠,人人都该理直气壮地喊打,倘若民众团结一致呵斥或举报小偷,反扒效果岂不会更好些?但如今,商贩、公交车司机、市民却只能含蓄地发出暗语进行提醒,反倒显得“防贼”像是一件偷偷摸摸之事,伸张正义的勇气去哪了?
  不难想象,若出面阻止偷窃行为,得到的可能是小偷的报复,而更为糟糕的是,即便身边的人同样痛恨小偷,也未必会挺身而出与小偷搏斗,若与小偷“单打独斗”,民众就面临受伤的危险。正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民众才会无奈地选择发出“防贼暗语”。可见,暗语道出了民众对“人心冷漠”的隐忧。
  因此,“防贼暗语”只是一种被逼出来的民间智慧,反映出民众互相关爱的品质,但也道出的是对“人心冷漠”的无奈,是在治“贼”无方语境下的妥协。要想实现天下无贼,需要当地警方严厉打击,也需民众拿出同仇敌忾的气势,出面阻止、呵斥、打击偷窃行为,而不是只靠“防贼暗语”做一些无言的抗争。只有当“防贼暗语”不再流行,天下无贼也就指日可待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