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回归自然,锻炼幼儿的自信 |
——有感于芬兰的幼儿教育 |
|
本报上周刊登《鸢都师说——晖归自然》栏目,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针对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记者近日对高新智野国际幼儿园园长郭晖进行了采访。 2013年8月,郭晖与新加坡幼儿教师协会一行50多位幼教同行参加了欧洲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作为欧洲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序曲,我们在芬兰Tampere大学举行了芬兰、亚洲幼儿教育研讨会并参观了芬兰的几所幼儿园和小学,来自各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都对芬兰的教育理念赞不绝口。”郭晖说,走进他们的“森林学校”和“自然幼儿园”更是让自己耳目一新,两岁半的孩子每天背着行装,跟随老师走进森林,石头是他们的课桌,蘑菇、蜘蛛、树叶、花草等一切大自然里的东西都是孩子们的课本;“自然幼儿园”的院子里以自然材料为主,大石头、沙堆、灌木丛都是孩子们的玩伴,教室也强调简单自然。孩子们在这种自然、简单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在这样一个满地沙石泥土,灌木丛生的院子里,到处是自由玩耍的孩子们,只有两个老师远远地站在一角看着他们。当一群陌生的外国人走近他们时,他们能够大方自然地与我们打招呼,有的走近我们与我们聊天、拍照,完全没有陌生感。正是由于他们“亲自然”的教育理念,使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他们才会自然、健康地成长。 郭晖表示,反观国内许多幼儿园,打着高端园的旗号,把所有对孩子们有威胁的地面、台阶、棱角都包起来,有的甚至把墙面的一部分进行软包,怕孩子们摔着、碰着,即使在户外活动也会被各自的老师紧紧地保护着,孩子们时常被老师提醒“小心碰到石头上、小心弄脏衣服”。这种过度保护,让孩子对自然环境缺少了信任感,最终会影响到孩子对他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郭晖说,仰慕、叹息之余,倍感庆幸的是,现在许多年轻高素质的家长,甚至一些教育素养较高的爷爷奶奶们也认识到了要让孩子“自然、快乐成长”的重要性。“几天前,我们园的家园公开日活动,虽然只展示了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冰山一角,却获得了家长们满满的认可。”郭晖对记者说,当孩子们在沙堆里挥动铁锹,为老师制作生日蛋糕、生日蜡烛时,爷爷感叹:“孩子就该这样长大”;当孩子们在石头池里给小石头们排序时,妈妈说:“这样学习孩子喜欢”;当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创造出能替代爸爸赚钱的机器人,让爸爸不用工作,在家陪自己玩耍、睡觉时,爸爸满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幼儿园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与大自然融和的环境,让孩子回归自然灵性,建立起对大自然良好的信任感,孩子们也自然会有一个自信、安全、快乐的成长过程。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