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淮安县城中心(现淮安市楚州区)的镇淮楼。 |
|

|
|
“完全可用探祖寻宗,来喻我们随李教授此行淮安的目的。王姓是安丘的第二大姓,据其来源、族系情况,可分为汶阳圈子王、寿山王、藳街王等数十支王氏。据《藁街王氏族谱》记载,藳街王氏始祖王伯农,原籍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西湖嘴上,元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妻儿迁来安丘,后入军籍守卫山西大同,立功后回安丘,因在藳街定居,史称藳街王。遥想当年,倍感荣耀。”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省旅游局原副局长、现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作家、翻译家、旅行家李存修先生,对大运河成功申遗功不可没。世代受京杭大运河的哺育,山东人民同样对大运河申遗寄予厚望,作为500年前来自运河之都淮安(河下西湖嘴上)的山东安丘藳街王的后裔,我们同样无不翘首期盼和欢欣鼓舞。8月11日—13日,笔者有幸随李存修先生赴江苏淮安等地观光考察。 因为行走大运河的缘故,年轻的淮安籍作家赵日超成了李存修教授的忘年交。我们下榻于“古镇河下”牌坊附近的御馨宾馆后,日超先生即匆匆来见,携其3月份新版的《窗外风景》相赠每人,袁鹰、王宗仁、曹业慧三位散文大家分别作序,其交友层次、文学成就与影响可见之高。 事先对淮安有些知晓,至少是外出旅游必备的需要,特别是历史人文方面。查阅资料知,历代科举考试中,淮安人会试不乏魁首,且三鼎甲齐全,淮安府先后出了2000多名进士,仅山阳(今楚州区)一县就出过一文一武两状元,榜眼4名,进士210名。而“天下第一进士镇”河下,则有进士67名,两状元,一榜眼,一探花,且有五世巍科,一门六进士,有兄弟同科中进士,父子同为博学鸿词。著名的河下古镇坊上有许嘉璐先生题写的楹联绝句,是为点睛之评。 读日超先生的《窗外风景》,对淮安及楚州,就更有了一个简洁明快、过目不忘的印记,“梦里依稀看淮安”,淮安历史之古、人文底蕴之厚,故事传奇之多,被他浓缩为了一部书,一府衙,一古刹,一座桥,一条街,一棵树;河下古镇几度兴废的闻思寺,淮安城乃与韩信有关的“胯下之辱”典语出处,周恩来总理故居中的一品腊梅,再是河下古街与漕运总督府。时间与任务的关系,我们只能去一条街和一府衙。 8月13日晨,笔者早早地喊醒服务员开门走出御馨宾馆,于风摇雨斜中,来觅寻梦萦魂牵的“西湖嘴”光景,去体验日超先生笔下的“一条街”古润今风。自踏入淮安地,明初大学士邱浚诗句“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便时时萦绕心田,一刻也不能再等。我们此行,每天都是缜密地既定好了每一活动事项,最后一天亦不例外,到淮安市旅游局的座谈定在10点,这之前是早餐后还要看漕运总督府、淮安府署,午后返程途中还要走洪泽湖高家堰的一个景点,环环相扣的哪一个时间节点都“窝工”不得。 完全可用探祖寻宗,来喻我们随李教授此行淮安的目的。王姓是安丘的第二大姓,据其来源、族系情况,可分为汶阳圈子王、寿山王、藳街王等数十支王氏。据《藁街王氏族谱》记载,藳街王氏始祖王伯农,原籍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西湖嘴上,元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妻儿迁来安丘,后入军籍守卫山西大同,立功后回安丘,因在藳街定居,史称藳街王。遥想当年,倍感荣耀。 老祖王伯农,因当地连续几十年水旱灾害再是战乱,携妻带小来安丘投靠安丘赵、孟两家,把淮安的家风民风人情同时也带到了安丘,并很快融入安丘当地人际,不忘耕读,培养下一代,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终成安丘盛门。藳街王氏五百年来,经繁衍、迁徙,现已遍居安丘境内外。受祖上重文好学浸洇、传承、影响,安丘藁街王在明代也出过两个颇有政声廉名的祖孙进士。藳街王氏家族中的祖孙进士,即其五世祖印台公王嘉谟及王嘉谟的孙子七世祖济川公王应揖,再是在清代,还出了安丘汶阳道院(三教堂)的创始人王清心。安丘解放以前的老城区牌坊众多,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曾有23座,其中的“两世宪臣”坊,即为旌表王嘉谟与其孙王应揖而建。 觅得程公桥,知是河下古街北之始,即躲进桥畔亭檐下横竖硬拍。雨中洗浴着的程公桥,其路面、石阶、扶栏格外地新色,它曾是古河下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千年古镇的繁华鼎盛,今为楚州旅游业的繁荣昌盛再立新功。过桥南行直至老街入口,脚下尽是当年程公船队压舱石铺就的光洁滑润的石板街。这时,我们才放慢步履,要看、要感觉这种历史的遗存。 石板石条片片块块相连,万千时光与万印足迹打磨出的沧桑路面,中间稍显凹凸不平,踏着道道浅浅水湾,丝丝惬意浸湿了鞋袜、也漫上了心头。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家家店铺,我一手举伞,还要一手不时地举起沉甸甸的相机,生怕漏掉一处景点。窄巷蜿蜒、楼阁齐天、灯笼高挂,巨幅的华夏酒器馆牌匾映入眼帘。馆主人钱从顺先生平生与酒无缘,闻酒作厌,喝酒过敏,但却与瓶、壶、杯酒器深结不解之缘,别人醉酒他醉瓶。自1960年爱上酒器起,到2006年就已集藏了古今中外精品酒器4000多种,藏品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世界20多个国家,随后兴办起了淮安市第一家民营酒器馆——艺术酒器珍藏馆。2010年底,他的藏馆迁至古老而美丽的河下古镇,更名为华夏酒器馆,并免费对外试开放。 明清时期的河下镇是淮安的重要商埠,全国各地客商多聚居于此,商铺林立,人居稠密,因而防御火灾非常重要。河下消防机构即水龙局,多为民间自行建立,今有2处保留,这个花巷水龙自然引我驻足拍照。 于濛濛细雨中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一路前行,尽情地欣赏着各等写就了楹联的大书法,感觉就是穿行在一座历史文化长廊中。沿街两侧,像挂以文楼、河下诗词大院、海慕霖老店(名医鞠贯通题写牌匾)、怡石轩、陈秉环艺术馆等牌匾标志的古风今韵有多处,足见古河下当年的商贾云集之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台湾著名画家陈秉环艺术馆由廖静文女士题写馆名,1936年生人的陈秉环女士也是河下古镇人,12岁离家,现任台湾《中国美术》杂志社社长、台湾“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其创作的仕女画线条遒劲飘逸、韵律流畅,曾在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地举办画展。近年来,陈秉环女士不顾年高劳顿,奔走于家乡和台湾之间,为两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路急行,一路狂拍,不觉已至标有湖嘴街1号的郭记馒头铺。拾阶而上,便出了河下古街,来到高高的内河岸边一路走来,感觉河下古镇,沿街与小巷尽是黛色古(或仿古)建筑,长时间地穿行在雨中的窄街小巷,鲜见一位行人,难免陡生隐隐的凉意。不过,上苍也让我独享了一街的静谧安然,能够不受打搅地尽情拍照,能够触景生情时可与老祖宗静静地心灵对话。此时天已放晴,坝顶远处路人点点,岸边京杭御码头的风雨亭探出几杆垂钓,乌蒙蒙的一湾河水,游着一群悠闲的白鹅。曾有三位皇帝参拜、斑斓艳丽、气势雄伟、庭院广场宽敞靓丽的闻思寺就在近前,眼前不由一亮,登高望远天地宽时的敞亮心境顿生。 王宝林 辛宝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