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逼着女儿望风,这叫啥爹
大棚技术让当地人吃上便宜菜
为试警察能力男子医院盗窃
偷手机抓现行
手机店前行窃拎包贼被刑拘
2014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棚技术让当地人吃上便宜菜



寿光的王晓顺到库车县推广大棚技术,解决百姓吃菜难问题
  新疆冬季漫长,以前每到秋天,家家户户用地窖储藏“老三样”:白菜、土豆和萝卜。1990年前后,山东寿光的大棚技术开始在新疆各地推广,而这项技术传到库车县齐满镇,已是2004年了。那时把大棚技术带进齐满镇的是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南王村的王晓顺。10月25日,记者采访了46岁的大棚技术员王晓顺。
十年前来当技术员
  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齐满镇以维吾尔族人为主,传统农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库车县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发展蔬菜大棚技术。
  齐满镇的党委书记雷庭告诉记者,当地人渴望在严冬季节里也能吃上既便宜又新鲜的蔬菜,那时别说冬天,夏天刚上市的西红柿每公斤在16元至20元之间。镇政府便决定出资在当地试建蔬菜大棚。2004年,王晓顺来到库车县当技术人员。
  王晓顺从1994年就进疆推广大棚技术,第一站去的是哈密市,当地的大棚已经成型后,他又来到了库车县。刚来时,王晓顺遇到的难题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当地的维吾尔人不认同大棚技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且语言也很难沟通,王晓顺便开始主动学习维吾尔语。
让农民接受大棚
  最初建的大棚,王晓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菜培育好后让当地的农民学着管理。但是他前脚走出大棚,农民后脚也就走了,因为当地农民不习惯在闷热的大棚里管理蔬菜。王晓顺明白,要从观念上改变老百姓的想法,就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004年,王晓顺培育的早春大棚西红柿在5月底丰收,当地农民们看到了经济效益。“后来这几年,农民开始自己出钱建大棚了,当地人看到实惠也得到了实惠。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他只要信任你,就会全心全意接受你。”王晓顺说。
  据雷庭介绍,目前齐满镇的大棚达到1200亩左右,一个大棚从定植到上市需要5个月的时间,光西红柿一季就有5-6吨的产量,每公斤在2.5元左右,农民积极性高了,也解决了老百姓吃菜难的问题。
  舍不得离开这里
  “这里的技术成熟后我就回去了,我娘身体一直不好,妻子去年就回老家照顾她去了。但是这里也离不开人。”王晓顺告诉记者,十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有点离不开这里了,反而有时回到寿光还有些不习惯。“老家人都担心我在这里的安全,我都让他们放心,我在这里帮助他们弄大棚,维吾尔族人把我当自己家人一样。”
  齐满镇的党委书记雷庭说起王晓顺时赞不绝口:“他很耐心,也很细心,平时农民也很依赖他,一有情况就给他打电话,王晓顺总是耐心地示范指导,手把手地教。”如今,王晓顺仍在对蔬菜大棚进行着科技创新,让库车人都吃上绿色蔬菜一直是他的目标。
     本报记者 蒲国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