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有人在跳广场舞。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运动,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小到三五岁的儿童,他们都是广场舞的主角。潍城区的高玉玲还带领圈里的队员们把广场舞“跳到了韩国”,在健身中获得了更多的价值,更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连日来,记者深入广场舞的圈子,倾听他们的故事。 达人 自编舞蹈在韩国点击率高 潍城区国土局宿舍前的广场,每天晚上7时许,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会迅速把整个广场占满。随即,在灯光下,动感的音乐响起,几乎所有在场的人开始随节奏翩翩起舞,那气势绝对不亚于任何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演出。 在这里,有一支把广场舞当作梦想,把梦想化为艺术,把艺术推向国外的队伍,这就是北关街道后姚社区高雅广场舞蹈队。这支百余人的队伍跳舞已不仅是为了健身,而且将广场舞作为一项事业,跳出了潍城,走出了潍坊,跳到了张家界,还将“中国梦”跳到了韩国。原来,2012年,他们自编自导的舞蹈《No No No》和《中国梦》在韩国一家网站上点击率超过4万次,并获500元现金奖励,这给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10月24日夜幕降临后的潍城区国土局宿舍前的广场上,动感十足。从四五岁的小孩到七十多岁的老人,所有人都在同一音乐的律动下尽情舞蹈。领队高玉玲正在耐心地示范,手把手纠正动作。 今年55岁的高玉玲是个能说能跳性格豪爽的“敞亮人”,队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喊她“高姐”,笑呵呵的她是圈里名副其实的广场舞达人。自从2009年她拉着音响去广场上开跳后,便再也离不开广场,离不开广场舞。此后,她成了这个广场上的领队,她从网上把舞蹈学会后再教给大家,甚至还自己编舞,颇受大家的“拥戴”,每天晚上7时大家总会如约而至,跟着高玉玲跳起广场舞。
收获 通过跳舞打破了邻里隔阂 “我们这些人,作了很多年的邻居都不相识,通过跳广场舞走到了一起,现在几乎整个小区的人都互相认识了。”高雅广场舞蹈队的队员周美容今年53岁,她笑呵呵地说,因为跳广场舞,她找到了以前邻里串串门、聊聊天的感觉。 “我们每天晚上撂下碗筷就来跳舞,这已成了我们共同的‘事业’。”高玉玲说,“原来老年人就是在家看孩子干家务,灰头土脸地从来不打扮,自从跳了广场舞,人也变得自信了,以前嫌花哨的衣服借着跳舞也穿上了,这才是老年人应该有的生活。” 看到有记者来采访,大家纷纷凑上来,像孩子一样兴奋地问“我们跳得好不好看?”“我们的眼神、动作、表情怎么样?”得到赞许后的队员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述队里的“光荣事迹”,除了把广场舞“跳到了韩国”以外,2013年夏天,他们还受中国广场舞协会邀请,到张家界与全国的广场舞队伍切磋交流。前段时间,他们还代表潍城区参加“幸福潍坊人”潍坊市首届广场舞大赛,得了二等奖。 闲暇时,高玉玲经常登录优酷等视频网站,在QQ上同全国知名的广场舞老师交流,下载流行歌舞并加以改编,对着电脑一遍遍练习,琢磨舞步的技巧和节奏感的把握。高玉玲说,他们每周都要学一支新舞蹈,“七一”时跳《再唱山歌给党听》,“八一”时跳《军歌声声》,“十一”时跳《今天是你的生日》。
构成 广场舞不再是老年人专属 一提起广场舞,恐怕很多人的脑海里广场舞的主角就是老年人,其实不然,记者通过多日的采访发现,如今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健身的休闲运动,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小到三五岁的儿童,都是广场舞的一分子。 寿光人民广场上活跃着一名小伙子叫赵建亭,他是这里第一个跳广场舞的人,如今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领队。2012年夏天,赵建亭迷上了广场舞,为了跳舞,他专程到潍坊最大的广场舞聚集地——人民广场“拜师学艺”。通过7天的学习,他学会了一整套广场舞,接着就回寿光拉起音响跳起舞来。令赵建亭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天晚上才跳了不到十分钟,广场上的老老少少大约将近30人就加入了跳舞的行列。第二天晚上,赵建亭早早地就来到广场,开始教大家跳舞,如今,他已经带出了5支广场舞队伍。 李庆臣在潍坊广场舞圈子里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从2006年开始跳广场舞以来,他带出的队伍已有21支。据他了解,跳广场舞的人大部分是40-70岁的中老年人,其次是二三十岁的上班族,不少中学生也热衷广场舞。 说起为什么能每天坚持跳广场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健身是共同的答案。高玉玲说,广场舞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在跳舞中获得自信和存在感。 寿光市的刘乐乐今年已经56岁,但是看上去却只有三十多岁。她告诉记者,自己已坚持健身30个年头。“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广场上跳交谊舞,现在每天都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刘乐乐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她和队友们也经常一起出去旅游,而且走到哪都会带上音响,用她的话说就是走到哪跳到哪,秦皇岛汽车站、威海沙滩、济南商场门口都有他们跳广场舞的身影。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陈静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