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临时参议会负责人合影,左起副议长马保三、议长范明枢、副议长刘民生。 |
|

|
|
八支队驻长山县焦桥,切断通讯、截断铁路,成功袭击驻守周村的日军,捣毁了日军特务机关,胶济铁路沿线的伪军恐慌不已;在博山天津湾南边的南山上,八支队靠山石打了一场扭转局面的伏击战;1939年12月,八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临朐五井全歼日军。1940年,马保三为组阁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而奔忙,从此走上了从政道路。
袭扰周村日军 捣毁特务机关 八支队指挥部驻长山县焦桥时,张文通政委曾和清河特委联系工作,清河负责人说:“八支队前防司令部在邹(平)、长(山)活动期间,我们派侦察队侦察过周村敌人的情况。日军已将遭到破坏的铁路修复通车,运送军用物资的列车往返不绝。因为日军在南方步步紧逼,已占领南京、武汉,目空一切,十分嚣张,所以不把后方抗战军民放在眼里。” 韩明柱一听,气得吆喝起来:“这帮小鬼子,看他们还能嚣张到几时!”遂与三支队研究决定,对周村的敌人给予打击。经过先行侦察,摸清了周村日伪军的兵力部署及活动情况,便决定于夜间行动。周村日军重点驻守城里据点和火车站两个地方。司令部事先挑选部分指战员乔装进入城里,战斗打响后作为内应。 1938年11月16日黄昏,韩明柱率部队派一部分人,先把周村火车站通往外部的电话线全部切断,把车站附近的路轨截断,随即对车站上的日军发起佯攻,牵制住车站上的敌人。 随着进攻车站的枪声一响,潜伏在城内的人员按照原定部署,一起动手,杀掉城门哨兵,打开城门,大部队迅速开进城内,很快把日军据点包围起来。接着步枪、机枪、迫击炮一起向敌人开火。据点内敌人第一次受到如此猛烈的攻击,吓得龟缩在碉堡里嗷嗷直叫。给车站打电话也打不通,只好乱放枪,不敢出动一步。八支队乘机捣毁了日军特务机关,砸烂了“维持会”,然后带着俘虏,撤出周村。 这次战斗,虽未打死、俘虏多少日军,但对助纣为虐的伪军却来了个沉重打击,使胶济铁路沿线伪军十分恐慌,不敢肆意发坏。同时广大抗日军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南山“巨石阵”扭转战局,典型伏击战留史册 八支队西路部队过铁路后,先在博山源泉一带住下休整。群众提供情报说:“博山日军百余人,每天从博山城出动,带着一小队伪军到天津湾烧杀抢掠。他们早出晚归,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王云生和参谋部主任马健生把这一情况报告马保三,大家一致认为,此仗不能不打,也不能大打。最后决定,九中队留下一个加强排,由张明三队长带领,配属两挺英式机枪,到天津湾隐蔽待敌,给日寇一定杀伤后,迅速撤出战斗。马保三特别指示:“此战应速战速决,不可恋战,给日军以火力杀伤后即刻撤出战斗,赶上大部队。” 当天下午,马健生和张明三去博山天津湾查看地形,决定把伏击部队埋伏在天津湾南边的南山上。山虽然不大,但在半山腰环绕着一道一米多高的石头围墙,有利于部队隐蔽和展开,不用构筑掩蔽工事,居高临下,可以很好地发挥机枪火力的优势。 深夜,张明三带领部队悄悄出发。午夜2时,部队进入阵地,设下埋伏。拂晓前,充当日军先锋的一小队伪军,首先进入伏击圈。但我军打击的目标是日军,所以没有开枪。不久,百余名日军进来了。伪军忙碌着抢来木头、柴草,在空旷处点火,与日军取暖。此时天已大亮,我伏击战士看得一清二楚。张明三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开火”,于是步枪、机枪一起向日军开火。 日军遭到突然袭击,不知枪弹从何处而来,一时晕头转向,乱窜乱跑,鬼哭狼嚎。日军烤火时,都把枪架在一起,机枪还在枪套里装着,一时很难组织起有效还击,被我伏击部队打了个人仰马翻。 不过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十几分钟以后,日军便以4挺机枪和几门掷弹筒还击。尽管他们伤亡很大,但人员是我们的4倍,火力又远远强于我们,子弹充足,装备精良。日军首先对我伏击部队实行火力封锁,截断退路,然后对我实施强攻,这样一来,伏击战就变成了防御战。激烈的战斗从早上7时开始,一直打到中午。日军首先以机枪和火炮作掩护,对我军阵地进行轮番攻击,步步紧逼。我军因地形有利,士气高涨,又有机枪参战,连续打退日伪军的八次冲锋,日伪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日军稍加整顿后,又向我发起第九次攻击。日军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亲自督战,炮弹不断在我军坚守的山头爆炸。我军虽然反击,但武器相差太远,日军渐渐逼近,离我军阵地只有200米左右了。中队长张明三命令战士:“上刺刀,准备手榴弹!”他做好了与日军进行白刃战的准备。 就在此时,几个打光子弹的伏击战士,忽然从石墙上推下几块巨石,向山下滚去,山坡陡峭,山石越滚越快,吓得日伪军纷纷躲避。张明三受到启发,立即组织30多名战士,推倒30多米的石墙。霎时间,山石纷纷从陡峭的山上滚下,声如隆隆沉雷。日伪军从没见过这种阵势,个个胆战心惊,纷纷躲避,躲避不及的被石头砸中,非死即伤,彻底丧失了攻击能力。张明三趁此良机,指挥部队迅速撤离,安全转移。 这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60余人,其中日军50余人,多数为石头砸伤致死。我军伏击部队无一伤亡,开创了山东抗战史上最典型的伏击战战例。
八支队改编入山东纵队,临朐五井歼灭日军 1938年12月27日,山东纵队成立,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马保三任司令员,钱钧任副司令员,周赤萍任政委,赖平任政治部主任。 1939年10月24日夜,临朐城内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赵益增部300余人秘密出动,偷袭我驻五井的部队。此时一支队正驻扎在五井附近,指挥部派钱钧率部迎敌,反复拼杀全歼日军。击毙日军守备队长有田部下63人,伪军参谋长部下120余人。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掷弹筒具、长短枪70余支,狠狠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山东临时参议会成立 马保三任议长挑重担 就在临朐五井一战的几个月前,马保三接到山东纵队通知,到中共山东分局接受任务。 当时,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对他说:“根据中央新的指示精神,全国六大解放区都要加强抗日民主政府的法制建设,各级民主政府都要实行民主选举,建立‘三三制’政权。山东要成立临时参议会,选举国大代表,成立战时工作委员会。分局计划推举泰安县范明枢担任山东省参议会议长。范老年近八旬,1932年曾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狱,身体受到很大摧残。山东参议会的重担,以后要靠您来挑……”马保三明白,这是让他接受的新任务。他立即表示服从组织安排。1940年,52岁的马保三带着警卫员赵澧源、魏培忠和朱长海等,结束了军旅生涯,夜以继日地为组阁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而奔忙,并从此走上了从政道路。 不久,山东纵队一、四支队合编为一旅,一支队编为一旅一、三团;四支队编为一旅二、四团。山东纵队副司令王建安兼任一旅旅长,周赤萍任政委,廖容标任副旅长,钱钧任副旅长兼参谋长,丁秋生任政治部主任。合编的一旅,成为沂蒙抗日根据地兵力集中、编制满员、空前强大的作战兵团。一旅一团,在解放战争时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师七团,后编为40军115师352团。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四平街战斗,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参加了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一直解放海南岛,为革命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旅三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师11团,后期编为第26军76师11团。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泰安、沙土集、睢杞、开封、洛阳战斗,最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在这些艰苦的战斗中,八支队的勇士发扬了当年揭竿而起、奋不顾身、有敌无我的战斗精神,奋勇向前,直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期图片由国乃全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