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狂欢双11
 
标题导航
三少年捐50万设慈善基金
2014年1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少年捐50万设慈善基金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接受捐赠现场。



家长支持孩子的爱心行动,但年龄等问题引发社会热议
  近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魏琮泰、杨行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魏启泰捐出了积攒10余年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现年14岁的魏琮泰成为沪上年龄最小的慈善专项基金主任。目前,该基金已确认首批将资助共30位特困学生和特殊儿童。

奉献爱心 三少年捐积攒十余年压岁钱
  50万元人民币,能买一辆中档豪华轿车,或者80多部iphone6,而对于三位少年来说,这是他们10余年的压岁钱,也是他们慈善旅程的开始。
  10月31日,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魏琮泰、杨行,以及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魏启泰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捐出了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
  虽然捐出了25万元的14岁少年魏琮泰对慈善的概念还很懵懂,理解为“慈善就是帮助那些很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但这让他成为了上海年龄最小的慈善专项基金主任。今年上小学5年级的魏启泰对慈善捐款没有太多概念,他说,这全是哥哥的主意,自己听从哥哥的建议,捐出了压岁钱。
  小小年纪就当上“一把手”,魏琮泰觉得“压力山大”。他说,捐钱最初是父母的意思,但自己和弟弟魏启泰都非常赞同。“以前不知道怎么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今后会在父母和基金会老师帮助下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去探望他们,关心他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位“新晋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班级里找赞助人,在他的游说下,14岁的同班同学杨行也慷慨解囊,捐出了5万元的压岁钱。

家庭支持 家长不希望孩子冷漠自私
  两兄弟的爸爸、专项基金副主任魏宝龙是一位企业家,他表示,孩子正逐步进入青春期,而这一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现在许多孩子在优越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中长大,但我们不希望他们养尊处优,对人自私,对社会冷漠,而是要保有爱心,时刻不忘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两兄弟的妈妈、专项基金联络员之一的陈晓军说,魏琮泰和魏启泰平时没什么开销。从满月开始,每逢过节长辈和亲戚朋友都会给孩子送压岁钱,这些钱都由家长代为存了起来,积少成多就有几十万元。“其实,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做慈善,雅安地震的时候捐衣服、捐书,碰到需要帮助的同学就捐班费。这次有机会成立专项基金,就能系统地帮助其他孩子。”陈晓军说。
  杨行的妈妈吴蓉认为,孩子善心的养成得益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教育。“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会鼓励孩子捐衣服、捐书。从小学到中学,世界外国语学校也会举行各类慈善公益活动,让孩子从小受到慈善熏陶,很有爱心。”吴蓉说。

专项基金 首批确认资助30位儿童
  记者了解到,该专项基金将用于资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自闭症患儿,以及患有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这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的首个由中小学生用自己节俭积存的压岁钱设立的慈善专项基金。据悉,该专项基金首批资助了15位特困学生和15位特殊儿童。  
  11月8日,记者联系到了宝山虎林路小学的受助学生黄林(化名)。黄林的父亲过世了,母亲要养活两个人十分辛苦。黄林表示,自己拿到捐款后非常感动,长大后如果有能力,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笔善款真不算一个小数目了,这份爱心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我们希望这三个孩子将爱传递、将爱延续,让身边困难的人能沐浴爱的阳光,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让小慈善家的善举可以持续发挥作用,魏宝龙对资金运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魏宝龙表示,这50万元每年使用大概在15万元到20万元,有可能会对这个基金做一个理财,希望孩子能够把这个基金会发扬光大。
◎社会质疑
专项基金负责人有年龄限制?
  14岁即成为专项基金负责人,是否符合规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方国平表示,国家目前尚无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成为专项基金的主任,专项基金是按照捐赠人意愿设立的定向使用的基金。尊重捐赠人意愿实行民主管理,共同成立管理委员会,再推选捐赠人担任管委会主任,而主任的工作包括监督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参与研究专项基金如何使用,跟踪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以及参加专项基金开展的各种活动等。
  魏宝龙说,考虑到孩子年龄和学习压力,现阶段基金的管理将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负责。“但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深入贫困家庭、特殊儿童家庭,让他们了解社会,尝试着解决问题,也希望孩子能从一些资助对象身上学到如何在困境中坚强。”
  方国平说,专项基金是不能对外公募的,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大家觉得你的项目很好,主动捐钱给你。以“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为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孩子们继续捐出压岁钱;二是将基金存在银行产生利息或由慈善基金会专业人士通过理财保值增值,产生的利润追加到基金中;三是三名学生的其他同学自愿将多余的压岁钱投入到该基金中,共同管理该专项基金。

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孩子捐钱设基金一事,近日也在网上引发讨论,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对此,方国平表示,善不论大小,行善的人也不应论贫富,任何人都有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权利。据他介绍,近年来,上海工薪阶层家庭做慈善的热情逐年增加。不少家长会选择在孩子生日或其他重要日子带孩子一道为一些慈善基金捐款,每次十几元或百来元,积少成多,善心也从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潇认为,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愿望,以及不同程度做慈善的能力,而中国的民间慈善、“平民慈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孩子的善心要给予呵护,应畅通渠道、提供多种形式让他们实现愿望,并将慈善作为让孩子了解社会、洞察社会问题、培育公民精神的重要途径。”
  魏宝龙说,孩子捐赠的事也给自己一些朋友带来了启发,来打听如何设立家庭慈善基金。“我相信,今后中国的家族基金会越来越多,慈善也终将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

◎相关新闻
首所孤儿学校 面临关门窘境
  10月下旬,大同希望学校在当地媒体发声,声称受招生环境及创办企业大同市型煤厂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学校发展遭遇“瓶颈”,吁求全社会关注。
  始建于1993年的山西大同希望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贫困失学孤儿学校,系大同市型煤厂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创办及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希望学校,招生对象为孤儿及贫困家庭的孩子。
  据悉,该校自建校以来,以往所有在校生均享受读书、住宿、饮食、服装、医疗等费用全免的待遇,甚至包括洗衣服、缝补衣裳、理发等,学校设有专职人员免费来为学生进行服务;逢年过节,学校还会为学生购买零食、水果,发压岁钱。
  诸如此类的举措一度为该校赢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至2001年底,在校生从建校时的200余名飙升至1818名,生源遍及全国。
  大同市型煤厂党委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同希望学校的顺利创办及此后多年间的逐步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段时期大同市型煤厂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然而,大同希望学校没能持续繁荣。时至今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一届招生季,校方称因未能招到合适的学生,以致出现了建校以来第一次“零招生”的窘况。目前,在校生只有42人。
  大同希望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罗大光告诉记者,囿于连年办学条件困难,学生人数不足,大同希望学校自2008年起便开始明显走下坡路,“连续多年的招生情况都不怎么理想,到今年,招生情况更不行了,根本都凑不齐一个班来,所以,今年的招生黄了。”
  罗大光说,至2012年学校不得已停办高中;同一年,82名教师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分流到其他学校;截至目前,仍从事一线教学任务的还有20多名教师,学生分初二、初三两个班,人数42人。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