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红高粱》的幕后故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狂欢双11
 
标题导航
用心去投入 小草也出彩
2014年1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去投入 小草也出彩



  在这些群众演员看来,明星大腕、主要演员是红花,一般演员是绿叶,自己仅仅是些不起眼的小草。的确,绝大多数群众演员演的是群戏,出的是中景和远景,往往在镜头中一晃而过,连句台词也没有。今天饰土匪,明天扮鬼子;这出戏是大兵,下场戏又成了老百姓。扳着指头算起来演了不少角色,播出时满屏幕找不到哪是自己。他们中间也不乏有心人,用心去琢磨戏,将无名小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自出点子巧化妆,得个外号叫郎中
  在众多群众演员中,王修法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王修法今年45岁,爱好文体娱乐,唱歌、跳舞、武术都能露一手,曾参加过山东卫视的选秀节目《我是大明星》。《红高粱》剧组的群众演员艺术指导魏博峙给他的评价是:“会找戏,会抢戏,会演戏,能塑造适合自己的角色。”
  国字脸,留后背分头,戴眼镜,在高密一家私营企业工作的王修法,俨然一知识分子。
  在临沂国际影城拍摄朱县长主持高密斗酒大会时,导演从七八个扮演公务员的群众演员中,相中了王修法,给了他一个特写镜头和一段台词。
  进入实拍,于荣光饰演的朱县长、宋佳伦饰演的罗汉、秦海璐饰演的淑贤在台上,身穿风衣,头顶鸭舌帽,戴着金丝边圆眼镜的王修法,坐在台下第一排,左右各有一县政府秘书。
  朱县长在台上致辞:“小日本打进来了,父老乡亲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县长讲完话,王修法饰演的公务员转脸向左右两个秘书询问一下,然后站起来说:“朱县长说得很有道理,讲话很精彩!”这段戏,一次通过,现场导演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修法说:“每一个角色我都用心去琢磨怎么演,再结合平常看电视的体会。一般情况下,经过试拍,正式拍摄时我都一次就过关。”
  在十笏园,有一段九儿看望重病初恋男友张俊杰的戏,王修法扮演去诊病的郎中,大体情节是:九儿坐在张俊杰床前说:“这个书呆子,你为啥不早说呢……你瞒着我干啥呀?!”一会儿,张俊杰慢慢睁开眼,九儿喊:“大娘,大娘,俊杰醒了。”这时,张俊杰母亲推门进去,叫道:“快,快叫郎中来。”郎中便提着药箱进屋,给病人把脉。
  最初,导演对郎中的形象并无特别要求,王修法考虑到自己已经演了好几个角色,应尽量变换相貌,不能让观众认出来,穿了帮,他就主动找到化妆师,要求粘上了花白胡子。
  试拍时,药箱里是空的。王修法想,如果观众看到郎中一掀药箱,里面什么也没有,不逼真,便提醒现场导演,里面是不是放点东西。现场导演说可以,便让工作人员缠了一个长方形小包,当做脉枕放了进去。
  王修法这郎中演得很入戏,导演非常满意。由此,他在剧组得了个“郎中”的外号。
模仿歌星杰克逊,演绎潇洒洋少爷
  王修法会找戏、会抢戏,在剧组和群众演员中是出了名的。他自己体会:“导演没工夫与群众演员沟通,你演不好就换别人,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
  有一次,在杨家埠拍摄朱县长与罗汉街头谈话一段,需要群众演员在街上扮演老百姓做背景。化好妆后,王修法看到街上有摆摊卖小商品的,有卖菜的,有卖药的,没有自己满意的角色。
  王修法转眼一瞧,发现戏台边上有一辆黄包车。他灵机一动,跑到现场导演跟前问,黄包车的角色有没有人演。现场导演说还没有,王修法跟上请求:“那我演行吗?”
  现场导演答应了他的要求,吩咐他到时拉着车来回跑就可以。王修法马上用演戏的腔调说:“我得拉个人,挣几块    大洋,养家糊口啊。” 现场导演一听高兴了,说:“你自己安排吧。”
  拍摄过程中,王修法拉着黄包车,从这头拉上一个乘客,穿过镜头跑过去,再从那头换一个乘客拉回来。下了戏,被拉着来回跑的群众演员对他说:“你老兄会抢戏,也帮我们抢了几个镜头,跟着你沾光了。”
  王修法拍戏有点子,擅琢磨,熟悉的群众演员都喜欢找他一起搭戏。
  在十笏园拍摄祭灵一场戏,财主家老太太过世,大家去拜灵位,王修法扮演从海外归来的少爷。王修法到剧组里挑了个礼帽,换上长袍,又“安排”其他两位群众演员:“大哥,你年龄大,你当大少爷。这位大哥,你当二少爷。我年龄最小,就当三少爷。”
  祭灵时,就属这位三少爷出彩。王修法有舞蹈底子,他拿出平时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经验,低头缓步走上前,一手摘下礼帽,放在一边,一手撩开长袍,双腿跪下去,很有一番留洋少爷的派头。
  王修法坦言:“每天一下车,换上服装,我就知道演什么戏,马上琢磨着去找角色。可是,上镜太多会穿帮。有时剧组找我接戏,我担心下面还有更好的角色,就把这个角色让给别人。只要来了角色,我保证能演好演活。如果与别人演同样的角色,我就要演得突出,别出心裁。”
  因为王修法的戏份多,上镜频率高,熟悉的群众演员同他开玩笑:“《红高粱》的戏都叫你演没了。” 
  王修法时不时给身边的群众演员说戏、指导,甚至组织群众演员演戏。九儿结婚的乐队,就是王修法召集几名群众演员自发组成的。出了片场,不少群众演员都称呼他为“王导”。
临场发挥加戏份 指桑骂槐骂鬼子
  比王修法小一岁的栾加合,从小爱好写作,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也是一位善动脑子的群众演员。演出中,栾加合时常临机发挥,自己加戏,为剧情增色不少。
  拍摄群众逃难到高粱地里的一段戏,栾加合和他的父亲、妻子都参加了演出。为躲日本鬼子,大家在高粱地里已经待了两天两夜,商量着要回家。栾加合扮演的角色有这么一句台词:“天这么黑了,日本鬼子不可能来了,打仗也不是咱们老百姓的事,回家,回家。”说完,九儿站起来劝阻大家:“说不定鬼子说来就来了……”最终,九儿没有劝住乡亲们,栾加合背着铺盖在前面走,父亲牵牛跟着,后面还有一帮乡亲。
  对于这段台词,栾加合感到不合适,特别是“打仗也不是咱们老百姓的事”一句。他建议把自己的台词改为:“小鬼子不可能来了。天都这么黑了,露水这么大。乡亲们,回家,回家。”在拍摄现场的副导演冯念同意了他的改动。
  有一段日本鬼子修路的戏,鬼子让老百姓把还没成熟的高粱刹倒,开出一条路。栾加合扮演一个农民,赶着马车,从日本鬼子岗楼前走过。
  实拍时,栾加合牵着马,故意拐向岗楼近处,然后把缰绳一拉,口中骂道:“狗日的!”他明着是骂拉车的马,实际上是在骂日本鬼子。栾加合得意地说:“这个动作和台词,都是我自己发挥出来的。”
  栾加合还是一位群众演员组织者,这可不是个省心的活儿。剧组当天需要多少群众演员上戏,大体是什么类型的,几点集合等等,前一天晚上10时多才定下。栾加合接到剧组通知后,赶紧从群众演员资料中筛选,逐个儿电话通知。往往在第二天早上4时多,就要往拍摄现场赶。栾加合说,“剧组在高密拍摄时,每天晚上睡觉从来没超过4个小时。”
  王修法和栾加合,都属于超级发烧友。王修法说:“我来这里主要是为了拍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媳妇说我不务正业,但我自己觉得很值。她埋怨归埋怨,还是支持我,公司的老板也很支持。”
  王修法的愿望,就是能得到更多演出机会,演一个有点影响的角色。栾加合的“胃口”更大,他期望将来自己拍电视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