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潍县古城墙及附属建筑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四座城门楼两处为胜景
2014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座城门楼两处为胜景
  朝阳门内侧。 于家干 供图
  潍县城东门(朝阳门)城门楼(摄于1934年)。
  潍县城东门一侧的王万春堂老店(摄于1935年)。
  潍县城南门(安定门)城楼——南楼(摄于1916年前后)。
  南楼侧影(摄于1916年春)。



  潍县古城墙四个方向有四座城门楼,东为朝阳门楼,西为迎恩门楼,南为安定门楼,北为望海门楼。朝阳门楼风光绮丽为城上胜景;望海门楼曾是古钟楼,报晓的钟声响彻全城,有多位学者诗人曾为此赋诗称颂;迎恩门楼是全城最大的城门楼;安定门楼曾是著名景点,“南楼夜雨”与“北楼晓钟”遥相呼应,为潍县城楼平添诗情画意。

东:朝阳门楼
城上胜景城下商铺
  朝阳门楼俗称东门楼,初建年代与大修都与城墙相同,但由于和三司庙在一起,历史上每次重修三司庙时,朝阳门楼也一同修缮,已成定例。
  朝阳门楼,三间两层,九脊歇山,上下两层皆飞檐立柱回廊,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朝阳门外的瓮城是方形的,这是潍县城墙东、西、南三座瓮城中唯一一座方形瓮城,外门向南开。瓮城上建有三司庙。朝阳门楼与三司庙大殿、配殿、碑亭、牌坊式庙门、影壁形成一组序列紧凑、回廊续连、整体金碧辉煌巍峨庄严的古建筑群。云雾飘渺之时,看上去似仙境宫殿;冬来飞雪之时,则银装素裹,恍若琼楼玉宇,曾是一处瑰丽多姿的城上胜景。这组建筑,显示着潍县独有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建筑艺术的组合之美。
  瓮城下内外全是商铺,最有名的两家,一是王万春堂眼药店(王万春堂老店),由明代皇室后裔王庆宇来潍创办。二是火烧铺,这里烤的枣火烧、枣卷质量好,尤其是枣火烧,皮薄、中空,口感焦香脆甜,内只有两粒小枣(乐陵金丝小枣),加之枣火烧是潍县婚嫁习俗中男方必备的礼品,来订购的人颇多,顾客盈门。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建设朝阳桥需拆除瓮城,县政府与瓮城内所有商户达成协议,拆除瓮城后,“东门脸子”即城门外两旁最好的地段先由他们挑选,建新门头房,王万春堂眼药店和火烧铺,都选了出东门向南拐最显眼的位置。当年农历八月十四,朝阳桥通车典礼举办之后,为了建设朝阳门上的新式钟楼,遂将朝阳门楼拆除。
北:望海门楼
钟楼报晓响彻全城
  望海门楼俗称北门楼,又称北楼,因楼内上下直通里面,内悬挂一口大铁钟,故也称空心楼、北门钟楼。
  明万历十一年(1583)知县史善言在北门外建瓮城,同时重修过此楼。明崇祯十二年(1639),知县邢国玺拆除瓮城,并贴北门新建全石城门洞墙,在其上建空心楼一座,上书“海天一角”。望海门楼一直矗立到解放前夕。
  北门城楼上挂的大铁钟,原在撞钟院前街观音大士庵内,系金大定年间铸造,何时迁到北门上尚未见资料记载。清康熙《潍县志》中提到,写《北楼晓钟》诗最早的一位,是明崇祯进士陈调元,可见此钟在明末已经在北楼上。北门城楼成为钟楼,是潍县城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结束了潍县城无高大钟楼的历史。报晓的钟声响彻全城,有多位学者、诗人曾为此赋诗称颂。“北楼晓钟”成了“潍阳十景”之一。清雍正三年(1725),知县张瑞亮重修北门钟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县李含芳又重修了一次。民国五年(1916)5月25日,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率其军队,出北门撤出县城,标志着袁军在山东的败退。在1948年4月解放潍县战役中,国民党守军将北门城楼变成了一座火力强大的堡垒。我军炮兵以数门大炮齐向北门城楼轰击,一举将北门城楼彻底摧毁,为攻占北门扫清了道路。北门城楼的隆隆炮声迎来了全城解放。
  北门楼在1951年拆除,原址在今潍城区北门大街与北马道街路口以北。
西:迎恩门楼
城门宽大西眺观山
  迎恩门楼俗称西门楼,元代张起岩任潍州北海吏时,曾在一个雪晴之后的早晨,登上此楼向西眺望,看到西部群山晶光四射,景色奇妙,在城楼上作了一首《西山霁雪》诗:晓云冬雪冻风残,一带西山尽可观;楼上凭栏凝望处,嶙峋高列玉屏寒。
  从此,在迎恩门城楼上看西山雪景,成了“潍阳十景"之一。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县何镕在大修城池时,将城楼原来的三间扩建为五间,仍九脊歇山、双飞檐双立柱回廊,宏阔大气,成了潍县城墙上最宽大的城门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率一万多人攻打潍县城,追击到西门外,看到如此高大雄伟的城门楼,估计城内必戒备森严,攻城难以速胜,便撤军南去。宽大的城门楼,发挥了威慑作用。
  西门外半圆形的瓮城,外城门向南开。瓮城内有明代建的“皇恩世锡”石坊,是为陕西右参议王瑨而建。康熙九年(1670)毁于地震。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10日,日本侵略军兵临西门城下,维持会长毛寄尘等人出城门迎接日军进城,从此潍县沦陷。
  1948年4月24日潍县解放,早已在北郊集结筹备建立潍坊特别市党、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从西门进入城中,开始建市,同时开展接管工作。1949年拆除西门瓮城,1951年拆除迎恩门楼与迎恩门。西门楼原址在今潍城区月河路与东风西街路口。
南:安定门楼
绿树成林冬暖夏凉
  安定门楼俗称南门楼,亦称南楼。
  明万历十一年(1583)知县史善言大修城池时,清除原城楼废墟,在原址重建三间二层、九脊歇山,两层皆飞檐立柱回廊,上层16根立柱为木柱,有勾栏凭依。下层16根为六角白色石柱,立在石砌台阶上,整体宏伟坚实。
  南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外城门向西开。瓮城内曾有车马挽具店、杂货店、中药店等店铺。
  “南楼夜雨”曾是一处著名景点,与“北楼晓钟”遥相呼应,为潍县城楼平添诗情画意。《南楼夜雨》诗曰:秋来南楼升孤灯,半为萧瑟半为明;中夜忽听风吹雨,起看长天点点星。
  早年南门以外,曾绿树成林。冬季凛冽的北风被高大的城墙挡住了,夏日树高林阴多,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这也是南门早市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树林枝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白天被市场上的嘈杂人声所掩盖,到了晚上集市散去,静夜里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极富诗意的“夜雨”油然而生。
  民国五年(1916)5月25日中午,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在总司令居正率领下从南门进城,宣告反袁战争中占领潍县的胜利。
  1938年日本侵占潍县后,将南门瓮城里的店铺都赶走,南门外的树林被砍伐殆尽,南门时开时关。日军在南门城楼上驻军,城门内外荒凉衰落。1948年4月潍县解放后,南门内外恢复了生机活力。潍坊特别市政府为进行城市道路基本建设,决定拆除南门及瓮城,拆除工程从1949年1月开工至4月28日完工,新的南门广场形成,市政府在此举行群众集会,庆祝潍县解放和潍坊特别市建立一周年。南门楼原址在今潍城区胜利西街与向阳路路口。
诗中城楼
  北楼晓钟
     陈调元
四讫声闻出麓谯,
悠悠断续晓风飘;
九霄霆击鸣天籁,
万并鲸音涌海潮;
敲散晨星光落落,
震斜银汉影迢迢;
几多枕畔酣尘梦,
明发惊醒气正朝。
  北楼晓钟
     于际隆
漏尽寒衾爽气生,
楼头谁作海鲸声;
非干长乐花晨扣,
岂系金轮诗夜成;
共逐秋砧催月落,
半随筹唱唤鸡鸣;
晓风吹入流苏帐,
疑是钧天奏六英。
  西山霁雪
     高不矜
日照西山黛色无,
凭襕看是六花铺;
斜堆粉磴千岩皱,
蒲糁晶明万壡腴;
云外几行飞白鸟,
世间何处问玹都;
心魂暗与山容静,
为压尘氛碎唾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