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电视台记者梁路标在寿光采访时勇救两名落水儿童 10月25日,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西北角的稻田里,潍坊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梁路标正在进行采访,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救命”声,原来是4岁的良良和5岁的涵涵在水渠边玩耍时不小心掉到了一人多深的水渠里。梁路标听到喊声后,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渠中,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将两名儿童成功救出。 记者探访 事发水渠当天水位得有一人多高 11月12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西北角的寿光市昶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场,看到一片片水稻已收割完毕,稻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稻梗。在这片稻田的东侧是一个宽约3米的水渠,水渠边有一个斜坡,已被踩得很平坦。水渠两边是一些已经枯萎的芦苇。记者注意到,水渠内的水位已经明显下降,但仍能看出原来水位的痕迹。 站在水渠边,阵阵凉风吹来,记者感到有些寒冷。“这个季节水渠里的水已经很凉了,这块是盐碱地,冬天风大,气温也相对低,一个月前我们就穿上冬衣了。”寿光市昶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颖向记者介绍,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稻田里有很多水渠。水稻没收割以前,地里都是些泥水,水渠两边很泥泞,大人都得小心着点走,更别说是小孩子了。 10月25日,是农场水稻收割的日子,这是这片盐碱地60多年来第一次收割水稻。“水稻收割时,我们会把稻田里的水都排放到水渠里,所以那天水渠水位比平时高很多,差不多有一人多高。”马颖说。 68岁老人救孩子自己却深陷淤泥 68岁的赵春秀是寿光市昶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是第一个跳下水渠救人的人。据赵春秀回忆,10月25日下午1时许,梁路标和同事王志欣正在稻田里采访水稻成熟的新闻。稻田里几名村民正在拾稻穗,两个孩子在稻田里玩耍。 “就在我一回头的工夫,两个孩子就不见了踪影,我心想坏事了,就赶紧往水渠边跑。”赵春秀说,等他跑到水渠边时,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水里一动不动,水没过她的胸膛,水上还漂浮着一个男孩。他一边高喊“救命”一边跳下水渠,先把女孩拖到安全地带,又去捞男孩,但他的双脚深陷淤泥中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距离水渠不远的梁路标听到赵春秀的喊声,飞奔过来,纵身跳下水渠,先把女孩交给赶到水渠边的马颖,又从赵春秀手里接过男孩。在成功救下两个孩子后,梁路标又连拖带拽将赵春秀推上岸。“先救孩子,快打120。”仍在水渠里的梁路标喊。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才安全上岸。 “多亏了梁记者,否则别说救两个孩子,连我自己的命也得搭上。”赵春秀感激地说,当时水温很低,他在水里很快就体力不支了,幸亏梁路标及时赶来。
孩子救上岸,他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上岸后,小男孩良良仍昏迷不醒,脸色发紫。正在稻田里拾稻穗的良良的奶奶闻讯赶过来,看到孩子的情况后,她一下子瘫倒在地,只知道抱着孩子哭。 这时,梁路标想拿出手机咨询他的医生朋友急救知识,才发现手机进水已经无法使用,他只能用已知的急救知识开始抢救良良。梁路标一边把良良的肚子顶在膝盖上想把水顶出来,一边对旁边的人喊“快打120”。不一会儿,良良咳嗽了一声,嗓子开始发出声音,这让在场的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良良又开始了昏迷。 由于农场的位置不太好找,梁路标担心救护车短时间无法到达,耽误救治时间,就跑到稻田东面的公路上去等救护车。结果等来的却是一辆警车,原来情急之下大家打错了电话。“民警同志,你们先别问什么情况,先把孩子拉去和120会合,救孩子要紧。”梁路标在和民警交谈时,马颖又拨打了120。 良良上警车时,脸已成了酱紫色,情况危急。“警车拉着孩子遇到了救护车,孩子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寿光市人民医院。”良良的爷爷马英三说,看到孩子被送走后,梁路标默默离开了现场。马英三一直以为救孩子的都是农场的人,后来才知道还有一位潍坊电视台记者。 救治及时,孩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据寿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新波介绍,良良被送到医院时,全身冰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反复咳嗽。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安排良良住院治疗。“孩子抢救非常及时,现场急救起了关键作用,如果再晚送来一会儿,我们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无能为力了。”韩新波介绍说。 据马英三介绍,落水的小女孩是她本家的一个侄女,经常和他的孙子良良在一起玩。目前,良良已出院,两个孩子已回到幼儿园上学了。“我问过孙子,他说当时他蹲在水渠边摘芦苇,脚底一滑就掉到水里了,侄女看到他掉到水里了,就脱下自己的棉袄想把良良拉上来,结果她反被良良拽到了水里。”马英三说。 “事后,我听他们说,梁记者在听到赵春秀老人的呼喊声后,没有一刻停顿,直奔水渠,来不及脱衣服,也来不及拿出衣服里的贵重物品,不顾水凉,直接就跳进去救孩子。”马英三说,在了解当天的情况后,他非常感动,如果没有梁路标,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梁记者给了两个孩子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感激他。”马英三说,良良是他们唯一的孙子,如果良良出了事,他和老伴也活不下去了。这都多亏了梁路标还有赵春秀等人,但如果梁路标没有及时赶到,赵春秀老人很难把两个孩子救上来,因为当时老人的双腿已经深陷淤泥拔不出来。 “救命之恩大于天,梁记者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马英三说,以前只看到记者出来采访,觉得很风光,没想到他们遇到事情绝不含糊,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去救孩子,他很感谢潍坊电视台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记者。 梁路标 我是一名普通人,干的都是普通的事 事发时,王志欣正在距离水渠约200米的稻田里拍摄。得知出事后,他赶忙放下摄像机,撒腿跑向水渠。等他赶到时,梁路标等人已从水里托出了两个孩子。 “当时梁老师丝毫也没犹豫就跳进水里,他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还不会游泳。”王志欣说,梁路标是最后一个上岸的,浑身上下都是水和泥。回潍坊的路上,他怕弄脏车,找了个编织袋垫在车座上。 梁路标回潍坊后正常上班,没和任何人说起自己救人的事,并且他还一再叮嘱同事王志欣,不要把救人的事告诉别人。 马英三联系到梁路标,想好好感谢他,但被他拒绝了。他还告诉马英三,赵春秀是第一时间救孩子的人,应该好好感谢赵春秀,而不是感谢他。 “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谁碰到了都会毫不含糊地去做,没什么好炫耀的。”梁路标说,他只是一名普通人,干的都是普通的事。 同事 梁路标能跳水救人,一点也不奇怪 潍坊电视台《沃土》栏目编导于瑞佳和梁路标共事多年。她说,梁路标是个仗义、正直、善良、热心的人,就连外出采访,他都会帮助采访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他家刚搬新家不久,发现电梯和楼道非常脏,便主动打扫电梯和楼道卫生。”于瑞佳说,梁路标的仗义和热心,从来不带功利性。他能跳水救人,作为同事,他们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 于瑞佳告诉记者,2011年,梁路标回吉林省镇赉县探亲。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因为家乡的学校“撤点并校”,很多孩子不得不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读书。 了解了情况后,梁路标以一名党员、记者、老乡的身份给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和教育部长发去了电子邮件,希望政府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最终,政府出资为当地农村小学生配备了校车,并且提供热乎乎的免费午餐。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