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世界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
 
标题导航
普京收到金正恩的亲笔信
2014年1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京收到金正恩的亲笔信
  朝中社提供的照片显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崔龙海(中)17日与陪同人员离开平壤,赴俄罗斯访问。新华社发



会见朝鲜特使崔龙海,俄方未透露具体细节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当地时间11月18日会见了到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崔龙海,并收到其带来的金正恩亲笔信。

  会谈约一小时
  克里姆林宫18日发布简短声明说,普京当天会见了崔龙海,崔龙海带来了金正恩致普京的亲笔信。不过,声明中没有透露这次会见的具体时间和细节。
  韩联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普京与崔龙海进行了时长约一小时的非公开会谈,没有邀请媒体记者进入现场。
  根据这些消息人士的说法,会谈开始于莫斯科当地时间19时左右,比原计划晚了约两小时。这是由于普京当天前去参加一项政治活动,比原计划晚回到办公室。
  崔龙海17日从朝鲜启程起对俄罗斯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消息人士说,崔龙海计划在莫斯科停留3天。除莫斯科外,他还将访问俄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他在俄罗斯的访问将持续至24日,具体访问行程尚未公开。
  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努光铁、劳动党中央副部长李永哲、对外经济省副相李光根等陪同出访。
三大主要议题
  朝鲜媒体上周公布崔龙海访俄消息时,并未介绍他这次访问的详细内容。
  俄罗斯外交部说,俄方将在崔龙海到访期间与朝方重点讨论三大议题,包括朝鲜半岛无核化、东北亚安全局势以及朝俄双边关系等。根据俄罗斯外交部消息人士的说法,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是两国对话所涉及的关键问题之一。
  韩联社说,崔龙海此行可能是为金正恩访俄打前站。针对朝俄峰会能否实现,韩国政治分析师给出不同看法。
  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南成旭说,双方有共同利益,应该能举行。但官方智库韩国民族统一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汉凡则认为,金正恩不会轻易离开平壤,而普京已经因乌克兰问题受到指责,如果跟金正恩见面,没有太多益处。
国际观察
  朝鲜四面出击
意欲打破孤立

  近一两个月以来,朝鲜在外交上显示出“四面出击”的积极主义态势。出人意料宣布释放两名美国人质,“示好外交”卓有成效,美国舆论到今天还在纠缠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否背着国会给金正恩捎带了“求情”之类的私人信件,不相信朝鲜会如此“亲善”。而仁川亚运会闭幕之际,朝鲜又是出人意料地派出第二、第三和第四号人物,联袂访韩,在握手、笑容、鲜花的氛围中,令世人看到朝鲜半岛“兄弟一家亲”的景象,虽然这些影像多少有点稍纵即逝。
  显然,朝鲜在推动多元化外交,以改善国际形象。长期以来受国际制裁的影响,朝鲜几乎陷入“与世绝缘”的孤立境地。去年为应对美韩联合军演,朝鲜作出激烈反应,甚至对美国作出“核威胁”。
  目前看,朝鲜的多元化外交,虽有利于拓展朝鲜的国际生存空间,但于国际上形成的“朝鲜问题”而言,并无实质推动解决之利。从东北亚体系上看,“朝鲜问题”的根结在于朝鲜核武项目,只要核问题没有妥善得到处理,“朝鲜问题”将会一直存在,导致朝鲜的多元化外交不可持续,也难以结出富有成效的“外交果实”。
◎相关新闻
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
  据韩国《朝鲜日报》11月19日报道,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当地时间18日投票通过了欧盟等60余个国家提交的朝鲜人权决议。决议通过后,朝方代表表示出了强烈不满,并表示决议案的通过“将招致核试验”。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有111个国家投票支持了这一决议,19个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古巴以及叙利亚在内等国投票反对,另有5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据报道,朝鲜外务省国际事务副局长崔明南18日发表主张称:“(我们)全面拒绝(朝鲜人权)决议案”,“决议案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朝鲜进行对抗的产物,与真正的保护人权并无关联”。
  崔明南说:“联合国朝鲜人权决议通过的背后是美国的对朝敌对政策,通过决议案将招来无法预测的重大后果。”
  他还强调:“美国及其追随势力推行的非理性人权攻势,将迫使我们采取核试验等后续措施。”
  据悉,18日通过的朝鲜人权决议包括建议联合国安理会将朝鲜人权现状的案件移交国际刑事法院(ICC)以及制裁人权问题总负责人的内容。事实上,联合国自2005年以后的几年间,一直都有关于朝鲜人权问题的决议案,但本次通过的决议包含“移送国际刑事法庭”的内容,被认为是程度最高的人权决议。
  报道说,联合国将在下月中旬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对此决议案进行公开采纳。韩联社报道分析,虽然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案并无约束力,但预计国际社会将对朝鲜人权问题加大施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一贯主张各国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处理人权领域的分歧,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借人权问题向别国施压。
  本报综合新华社、央广、《新京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