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型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突破工业的决策部署不动摇,扎实推进“11153”工作部署,谋转型、促发展、稳增长、提效益,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促进转型升级 在土地、税收、厂房、人才引进、项目办理等原有工业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5个5000万”工程,通过“财政支持一块,融资解决一块,上级争取一块”,不断拓宽融、筹资渠道,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一是拿出5000万元用于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主要支持厂房建设,实行税收奖励等。二是拿出5000万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引进科研机构,出资建设研究所、实验室,以及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沿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三是拿出5000万元鼓励企业创新升级。全力支持传统项目通过与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传统项目向高端化发展,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企业“退城进园”,膨胀规模,上档升级。四是拿出5000万用于节能减排。大力建设污水、污泥处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以及企业节能降耗项目,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五是拿出5000万用于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鼓励企业主动淘汰落后项目和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产品结构,利用原有厂区实现转产。 加大招商引智力度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广开渠道招院引所、招才引智;按照“不求常住,但求常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建设专家公寓、提供办公场所、解决事业编制、补贴办公经费等措施,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来青创业、居住的形式不限,可上项目,可建研究所,可联合办学,可技术服务等,促使科技成果更多服务于企业技术提升。 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强引优,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大力实施“51115”战略,有针对性的走出去,开展“一对一”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华商100强、行业50强企业,跟上工作,引进项目。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一手抓落后产能淘汰。一方面,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环评、能评等各项审批环节,严格控制“两资一高”项目落地,禁止新上化工项目。另一方面,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在去年淘汰、转产278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筛选出转调企业232家,涉及机械、化工、食品、造纸、化肥等多个行业。 全力破解土地和资金问题 要通过项目包装,争取使项目列入国家、省等重点建设项目,解决用地指标;加强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大金融机构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大力开展银企对接合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扶持。探索开展出口退税、保单、仓单以及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优先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再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本报记者 王慧 本报通讯员郝建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