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份评选结果揭晓,好记者梁路标等五人获评“好人之星” “潍坊好人榜”上又多了12个名字,梁路标、王金明、李兆成等12人入选11月份“潍坊好人”。其中,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渠救出落水儿童的记者梁路标,打黑为民、十五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刑警陈常浩,捡到的8万元存单归还失主的中学生李茂,多年来一直为灾区、弱势群体捐款以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王金明,无微不至照顾重病公婆的刘召芬,被评选为“潍坊好人之星”。
用爱心帮助他人渡难关 作为潍坊王金明美术教育的创办人,王金明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将温暖送到身处困境的人。汶川、玉树、舟曲、雅安等地发生重大灾害,他都毫不犹豫地捐款以及发动朋友、同事共同捐款。2011年元旦,学校为白血病患儿募捐4800元,其中他个人捐款2000元。2012年,学校为重病患儿捐款14000元,其中他个人捐款7000元。同时他还发起社会募捐,将收藏多年的名家字画捐赠出去以募得更多捐款……王金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渡过难关。
助人为乐,他一直在路上 作为昌乐一中的一名老师,从农村走出的李兆成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每逢节假日、休息日,他总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衣服、食物。村里通自来水、修建墓地、修路改造等重要事件,无不牵动着李兆成的心,他总是捐款捐物,不遗余力。 这些年,他多次捡到现金,都是费尽周折寻找失主并归还。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孩子,他主动为他们拦截来往的车辆……助人为乐的步伐,他从未停止。
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55岁的牟忠祥现在是坊子区国税局恒安分局副局长,他除了工作还有一个爱好——帮助别人。1997年,他通过“希望工程”救助了安丘的一名贫困学生,除资助费用,还多次到家中看望,如今这名学生已是一名高级技师。2013年,他组织成立了救助贫困家庭的民间慈善组织“爱是圆社区”,同时,他还是鸢都义工坊子分会的秘书长,救助20多名贫困学生,为黄旗堡白血病儿童王敬敬送去7.5万元爱心款。在他的世界里,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不顾安危救起落水儿童 10月25日,潍坊电视台记者梁路标和同事到寿光北部沿海采访时,听到有人呼救,于是迅速跑到现场。原来,两个孩子不慎滑入近两米深的水稻田供水渠里。跑到现场,49岁的梁路标顾不上脱衣服就跳到了水渠里,将落水的孩子救到岸边。在报警的同时,梁路标通过电话联系了医生朋友请教如何急救。当孩子被救护车拉走,浑身湿透、手机也报废了的梁路标,把编织袋垫在车座上,无声无息地回到了家。
路过遇险情,救了祖孙俩 10月25日,青州市益都街道钟家庄村废弃鱼塘边,一名五岁男孩落水,孩子的姥姥虽然不会游泳但情急之下也跳进了鱼塘。在这危急关头,益都街道小店村的67岁老人黄振江恰好路过,他奋不顾身地跳进了鱼塘。 “当时什么都没想就跳了下去。”黄振江说,他当时看到小孩从水面开始往下沉,接着孩子的姥姥也跳进了水里,一边挣扎一边往下沉,情况非常危险。熟谙水性的他立刻跳入水中,用双手托举起了祖孙俩的“生命之舟”。
捡到八万元存单还失主 9月23日下午,安丘市东埠中学初二学生李茂经过银杏小区门口时,捡到一沓存单,里面共有存款8万多元。担心失主着急的他在小区门口久久等待,一直等到天黑,却迟迟不见失主。第二天刚到学校他便将存单交给了学校,并通过校方找到了失主。 “失主丢了这么多钱肯定很着急,就想能快点还给他。”14岁的李茂说。物欲横流方显学子本色,李茂送交的不仅仅是8万多元的存单,还是一颗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
照顾婴儿般照顾聋哑学生 作为潍坊聋哑学校的一名教师,面对仅有两三岁、毫无自理能力的聋哑学生,王金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他们穿衣、喂饭、洗脸、梳头,甚至像对待婴儿那样一把屎一把尿地关照,让学生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当一对夫妻来接入学一个月的孩子,听到孩子叫“爸爸”、“妈妈”时,高兴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已经住院的她提前拔掉吊瓶,打上退烧针,回到学校。15年的特教生涯,王金芝全身心地投入每一项工作。
她是“24小时的12366” 在经济开发区国税局的办税服务大厅里,一说陈瑞梅无人不知。在2012年以前,大厅里只有两个人,负责着全区600余户纳税人的申报征收、涉税审批申请和纳税咨询辅导等工作。每天面对上百名纳税人,同样的解释不知要重复多少遍,加班是家常便饭,忙起来连喝水、上厕所的空都没有。为了更好地帮助纳税人办好涉税业务,她把电话留给了纳税人,让纳税人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给自己打电话,这一做法让许多纳税人戏称为“24小时12366”。
打黑除恶默默奉献十五载 陈常浩1999年进入公安系统工作,2006年调到打黑大队工作。作为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具体参与人,直接参与打掉了11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 2011年,陈常浩从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涉枪线索查起,历时10余个月,与战友一起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特大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案件——“4·8”专案。该案涉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覆盖面之广、涉案人员和案件起数之多、社会危害之严重,居全国年内同类案件之首。
自掏腰包带领村民共致富 就在生意风生水起之时,徐林收回到家乡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干起了村支书。他说:“独木不成林,大家伙富了才算本事。”在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村水源、土质适宜鲜食葡萄种植的实际,徐林收自掏腰包投资2200万元建起了鲜食葡萄大棚,并在获取收益后免费承包给村民。在徐林收的带领下,村里有了小洋楼、老年活动中心,还有了学校,周围8个村的孩子实现了就近上学。仅3年,松兴屯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辞去工作照顾重病公婆 18年前,刘召芬第一次到了安丘市官庄镇西小泉村的婆家,看到身患风湿病已经不能起身的婆婆,她没有嫌弃,却开始悉心照顾。2004年,公公查出肺癌晚期,刘召芬辞去了幼教工作,开始全力照顾公婆。每天早晨5时多起床,闻着刺鼻的血腥臭味先给婆婆清洗日益腐烂的双腿及小脚,再伺候婆婆大小便。2004年农历九月十四,刘召芬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还未来得及往娘家赶,公公也去世了。那一天,没有被操劳压垮的她却哭晕了。
用柔弱双肩撑起一个家 在寒亭区固堤街道北寨三村,提起张月峰,村民没有不佩服的。本来,张月峰在家种着几亩田,丈夫做小生意,还有一个儿子,一家过着并不富裕却很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唯一的儿子成年后在车祸中去世,当时已患有脑血栓的丈夫经受不住打击瘫在了床上,一个好端端的家顿时塌了天。面对灾难和困苦,张月峰没有退缩,忙农活的同时悉心照料着丈夫和婆婆。做饭、洗衣、熬药,十几年如一日,用执着坚守着这个家。 本报记者 李早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