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娱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邮票选中王承栋书法
郑板桥传
2014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板桥传



    王庆德 著
  (上接11月23日A10版)
  这朱由菘也是和萧宝卷、陈叔宝一类荒淫之徒,再加上马士英、阮大铖一帮“卖尽江山犹恨少”的东西,南明怎能不灭。板桥细究根源,明朝灭亡实非一日所积。他道:“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隆”是指明穆宗的年号“隆庆”,“万”是指明神宗的年号“万历”。在那貌似太平的穆宗、神宗时期,就有严嵩之流弄权误国了。
  《石头城》、《周瑜宅》、《桃叶渡》、《劳劳亭》、《莫愁湖》、《长干里》、《台城》、《胭脂井》、《高座寺》、《孝陵》、《方景两先生祠》、《弘光》,板桥在这十二首词中,评论兴废,感慨人生。后三首,写明之兴亡过失,所见凿凿。明乃清之前朝,清对明的是是非非,颇为敏感,颇多忌讳,常以此兴起文字狱案。板桥不仅写了,评了,还刻在了自己的文集里,这是需要勇气的。
  板桥在南京城探幽访古,又拜访了几位朋友。待了近二十天,等到了放榜。放榜之日,与试的秀才们早早齐聚在江宁府衙前。一会儿,就见鼓乐仪仗护送榜文来到衙前。示榜,人头攒动,皆争先睹。板桥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名字。他高兴,但没有忘形。他抑制住兴奋,与几位同榜相互致贺,接着疾步赶回了客栈,急忙修了一封家书寻人带回去。板桥没有走,他还要参加鹿鸣宴。
  鹿鸣宴始自唐代,于乡试发榜次日举行,由长吏设饮酒礼,歌鹿鸣诗,至清代依然。南京乡试之鹿鸣宴设在江宁府署,巡抚、主考、监临、学政、内外簾官、新科举人皆入宴。举人一一谒见考官。宴会丰席盛馔,礼乐彬彬。板桥于其中,打躬施礼,敬酒奉茶,春风得意。
  鹿鸣宴后,板桥匆忙赶回了兴化。
  新科举人有牌坊银二十两,亦称“旗匾银”,衙门制匾致送。这天卯时刚过,就听见街上一阵锣声,板桥知道这是送匾来了。但他没有迎出去,而是走到书案前,拉开抽屉,拿出一些碎银子,包裹了起来。两个差役抬着大匾,由地保领着,大步进了柴门。接着贺喜的,看热闹的人就站满了院子。两个差役口喊:“郑老爷!”呈上大匾,跪下叩拜,又双手递上大红的泥金喜笺。板桥微微颔首,浅浅一笑,望了一眼大匾,接过了喜笺,放在书案上。他没有拆看,他见过别人中举的喜笺,今天这个喜笺和过去见的一样,只是名字换上了郑燮而已。他请差役上座,差役不敢;他让差役用茶,差役道,不用客气,只是恭敬地立在那里。板桥明白了,他把准备好的银子递了过去,说了一句:“辛苦二位!”
  二差役接过银子,使劲攥在手里,躬身回了一句:“谢老爷,祝老爷高升!”
  送走了二差役,板桥回到屋里,本家邻舍拢上前来祝贺,夸赞那匾大气,泥金笺喜气,板桥控制住激动,应酬着,安排着。直到日近中午,贺喜的邻居才渐次离去。本家没有走,板桥也不让走。中午聚在板桥的堂屋里畅饮,郑家几代读书,今日终于有了功名,值得举家同贺。
  晚上,庆贺的人走了,孩子也睡了,板桥独自走到书案前,手里端着泥金喜笺流泪。“十年受尽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他那“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是喜极而泣。可这喜中也有悲。举人的功名本可以告慰先人,慰藉妻子,却已阴阳两隔无法共享了,不觉悲从中来,唏嘘不止。他拈动笔管,写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乐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惟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写完之后,又拟了一个题目《得南闱捷音》,添在诗稿的前面。
  注释
  [1] 呫哔(chè bì):小声絮读。
  [2] 陆、徐:板桥同学陆白义、徐宗于。
  [3] 冱(hù):冻结。
  [4] 熛(biāo):火焰飞迸。
  [5] 《桃叶词》: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6] 饧(xínɡ,又音tiánɡ)箫:卖饧者所吹的箫。   
第八章 红袖金樽
  习惯上,秀才多叫“穷”秀才,而举人则称“老爷”。中了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了。再进一步,中了进士,就有可能留翰林院,做京官。头名进士就是状元,便有成为高官和皇亲国戚的可能。其前程,更不可限量了。
  板桥中举前向知县汪夫子“借羽翰”,仗了秀才的功名,以及取得了乡试的资格,可那信中还是以下呈上的姿态,有几分婉转,几分谦恭,当然也有一分自信。中了举就不一样了,名声大了,他的交游也不只是“山僧庙”、“歌妓家”了。地位高了,物以人而名,书画的价格也上涨了。他自己说:“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
  有了身份,又有钱,他的感情生活也丰富了。板桥本来就是一个多情的种子,他在《自叙》中坦言:“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所谓“余桃口齿”,即指弥子瑕的以余桃啖卫君的故事,寓指男宠之事。所谓“椒风弄儿”也只是狎雏玩童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多情的种子,便有多情的作品。他有一首赠张蕉衫的诗:
  淮南又遇张公子,酒满青衫日已曛。
  携手玉勾斜畔去,西风同哭窈娘坟。
  玉勾斜是隋炀帝埋葬宫女的地方。窈娘是唐代人,此代指宫女。酒后板桥与朋友跑到城郊玉勾斜去哭一千年前的宫女,可信吗?诗是这样写的,可见其感情之丰富。
  板桥还有一首《悼亡妓》的诗:
  楼头别语太凄清,乍忆长生七夕盟。
  绝代可怜人早死,十年未见我成名。
  这首诗写了他在扬州狎妓的事。可视为“缝衣歌妓家”的佐证。大概认为悼亡妓之类的诗不雅,有碍自己的官声,刻印诗文集时没有收入。可细读他刻印的诗文集,也能看到扬州游冶的影子。他的《沁园春·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这样写道:“更红楼夜宴,千条绛蜡。彩船春泛,四座名姝。醉后高歌,狂来痛哭,我辈多情有是夫。”这首词可谓形象生动,如情景再现。 
  这类的艳词,在自己刊订的集子里不止一首,从青年到盛年直到年过花甲。是真情实感,还是文学创作?且看诗词的描述。  
  《玉女摇仙佩·有所感》是写这样一位美人:“绿杨深巷,人倚朱门,不是寻常模样。旋浣春衫,薄梳云鬓,韵致十分娟朗。”接下来写自己:“向芳邻潜访,说自小青衣,人家厮养。又没个怜香惜媚,落在煮鹤烧琴魔障。”“潜访”让板桥明白了这位女子的身世,引起了同情:“顿惹起闲愁,代他出脱千思万想。”结果如何?“究竟人谋空费,天意从来,不许名花擅长。”费尽了心机却没有成功,他遗憾,只得自我排解,“试看予十载醋瓶齍盎”,自己种种的努力不也只落得仅能糊口而已。最后宽慰这位欲救不得的女子:“凭寄语雪中兰蕙,春将不远,人间留得娇无恙,明珠未必终尘壤。”宽慰里有祝愿,也有一些无奈。
  板桥的《酷相思·本意》,应该说词牌就是词的本义,词牌和词题相谐为一,天衣无缝。词不长,照录如下:
  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缕,翻□(疑漏一字)恼从教诉。奈花间乍遇言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这是一种暗恋、单相思,不见,想见,即见,又别,故皆“相思苦”;不说,想说,欲说,未说,终于“何曾吐”。是尴尬,是遗憾,是相对无言?任读者揣摩。
  两首《有赠》则写的是直接的感受。《柳梢青·有赠》是赠给歌女的,写得有些露:
  韵远情亲,眉梢有话,舌底生春。把酒相偎,劝还复劝,温又重温。
  柳条江上鲜新,有何限莺儿唤人。莺自多情,燕还多态,我只卿卿。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