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伊斯兰国”暂时没有作出回应 黎巴嫩安全官员当地时间12月2日说,军方大约9天前扣押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妻子和一个女儿。另据美国广播公司1日报道,美国官员已经发出警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可能正计划在美国国内袭击军事人员。 巴格达迪妻子正在接受调查 黎巴嫩《使者报》报道,军方在“外国情报机构配合下”,在黎巴嫩与叙利亚边境一处站点截下企图入境的巴格达迪的妻子和一个女儿。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级安全官员说,当局已对巴格达迪的女儿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以确认她的身份。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遭扣押的是巴格达迪的妻子和一个儿子。 巴格达迪的妻子眼下正在黎巴嫩国防部总部接受调查,军方没有透露她和女儿的姓名和国籍等信息。 一名军官说,巴格达迪的妻子是叙利亚人,女儿大约8岁,她们持伪造身份证件过境。另有消息人士说,遭扣押的是巴格达迪的发妻、伊拉克人苏娅·杜莱米。她据信先前遭叙利亚当局逮捕,今年3月在一次换俘行动中获释。 “伊斯兰国”暂时没有作出回应。根据“伊斯兰国”支持者7月在社交网站发布的巴格达迪简介,巴格达迪已婚,但没有透露他有几个妻子和孩子。按教规,巴格达迪最多可以娶4个妻子。伊拉克一些消息人士说,巴格达迪有3个妻子,两个是伊拉克人,一个是叙利亚人。 “伊斯兰国”或袭击美国国内 美国广播公司1日报道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已经共同向美国执法机构发出一份情报公告,敦促美国军方删除社交网络的信息,以防引起“暴力极端分子”注意或暴露军事人员身份。 美国广播公司说,美国政府11月30日晚表示,它获得情报显示,“伊斯兰国”正计划在美国国内发动袭击。 路透社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情报公告写道,联邦调查局最近收到报告,表明海外极端分子正在招募思想类似的人员,在美国国内袭击现役和退役军事人员。 联邦调查局一名发言人证实了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但拒绝提供这份公告的复印件。 五角大楼发言人沃伦说,在今年10月加拿大两名士兵在两起袭击中遇害后,五角大楼近期已经建议军事人员检查他们的社交媒体。 美国政府一名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近期,在社交网络上,疑似极端分子对美国军事人员发出更多威胁,这可能是美国政府发出警告的原因。这名消息人士说,政府担心,许多军事人员在假期身着制服活动,易于成为极端分子辨别和袭击的目标。 伊朗正参与空袭“伊斯兰国”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当地时间1日晚证实,美国知道伊朗正与国际联军一样,在伊拉克空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这位匿名官员说,他认为只要什叶派领导的伊朗感受到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威胁,伊朗的轰炸大概就不会停止。 他说,美国不需要对伊朗的空袭做出响应,除非伊朗在空中对美军构成直接威胁。 官员说,伊朗的轰炸在伊朗边境附近进行,与美国及盟军展开空袭的区域不同。报道评论称,美国不对伊朗的空袭行动提出挑战,表明奥巴马政府将伊朗政府视为中东地区的战术伙伴。 官员说,美国对伊拉克局势的广泛参与程度,使得它不大可能察觉不到伊朗的行动。 这位美国国防部官员的上述言论,为《简氏防务周刊》与以色列《国土报》有关伊朗战机在伊拉克上空飞行的报道提供了证据。 此外,12月3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将在布鲁塞尔召开打击“伊斯兰国”的会议,预计有60多个国家出席。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说,会议将重点评估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进展情报,并为今后行动做出规划。 ◎国际观察 多国联盟内部 分歧日益严重 总部位于英国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称,11月29日发生在艾因阿拉伯的自杀式袭击,是“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首次从土耳其越境实施的。而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则予以否认,并称土方“已做好一切必要的布防,管控边境”。 实际上,关于在叙打击“伊斯兰国”,土耳其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之中。叙方一直指责土耳其纵容极端分子越境进入叙利亚。虽然土耳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多国联盟,但是至今尚未应美国要求出兵支援。土总统埃尔多安曾对西方国家过于关注艾因阿拉伯“表示不解”。 此外,打击“伊斯兰国”多国联盟内的其他国家分歧也日渐彰显。沙特等国认为应该向伊拉克和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以巩固空袭效果,而美国和约旦等国则拒绝出兵。为了弥合这一核心分歧,联盟将于近期召开会议。而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评论认为,由于各自利益原本就已分化,打击“伊斯兰国”多国联盟形成统一立场并非易事。 ◎相关新闻 想入圣战却被派去洗厕所,印度学生失望回国 印度学生阿里布·马吉德受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宣传蛊惑,远赴伊拉克,却在加入这一武装后如梦初醒,最终失望回国,受到涉恐指控。 马吉德现年23岁,是一名工程学学生。今年5月,他和3个朋友一起,前往伊拉克。法新社1日报道,马吉德11月28日回到孟买后,遭逮捕并被国家调查署以涉恐罪名指控。 马吉德告诉国家调查署调查人员,他加入“伊斯兰国”武装后,受尽歧视,挑水、洗厕所。这里没有所谓圣战,也没有信仰。 一次,马吉德莫名其妙中弹,既找不到凶手,又没有得到合适救治。国家调查署人员援引马吉德的话说:“我苦苦哀求,他们才把我带去医院。根本没有什么圣战,也没有教义的宣讲。” 平民坦维尔·谢赫的儿子和马吉德一同投奔了“伊斯兰国”,迄今下落不明。谢赫感觉,儿子“背叛”了家庭。 令谢赫想不通的是,儿子明明获得在科威特工作的机会,却前往了伊拉克。《印度快报》1日援引谢赫的话报道:“科威特方面给他提供了一份30万卢比(约合4800美元)的工作,他却全然不顾,去拿武器。谁知道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儿子太让我失望了,”谢赫说,“他本有大好前程,却利用我们的爱,背叛了我们。” 马吉德等人投奔“伊斯兰国”一事受到印度舆论广泛关注。在“伊斯兰国”舆论宣传下,许多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前去加入所谓圣战,却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生命。印度政府一直担心,年轻人被“伊斯兰国”等极端武装招募,构成本土威胁。 另外,今年9月,“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发布视频称,“基地”已在印度次大陆成立统一的新分支机构,武装人员将在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发起军事行动,“打破人为划分的国界”。 本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