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山自幼聪慧过人,在省立一师求学时,他目睹了反动政府的黑暗腐朽、军阀混战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制度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又看到山东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走上革命道路。他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回到家乡一边治疗肺结核,一边在本村废私塾、办学堂,立志通过办革命学校培养革命人才。 人民饱受压迫,山东建立党组织领导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国内封建军阀混战,我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下,陷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山东人民处境悲惨,痛苦一天天加深。因此,山东人民极端仇视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反抗的怒火在燃烧着。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我国的五四运动,给了山东人民巨大的影响,革命觉悟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青年进步分子,树立起革命思想,王尽美、邓恩铭等先驱展开了革命活动。 王尽美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立一师)上学时,由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即开始了革命活动。经常写政治性的文章,发表革命言论,学校当局对他非常不满。有一次王尽美在壁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饭碗问题》,讽刺了学校教职员为了自己的饭碗,不敢过问政治,不接受新思潮,大大激怒了校方。学校当局以此为借口宣布开除他。从此,王尽美开始专门从事革命事业。 建党前,以王尽美和邓恩铭为首的进步青年在济南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山东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建立时,王尽美、邓恩铭代表山东出席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山东建立了党的组织。此后,在中央的领导下,山东党组织首先搞了工人运动,工人群众得到了锻炼,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开展了学生运动,在齐鲁大学、省立一师、寿光第一中学、青州十中等学校对广大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教育、组织党团支部、开展学生运动。
号召力超群,省城求学组织“青年互助社” 张玉山(1898年2月4日—1927年12月18日),原名张振儒,字玉山,寿光市台头镇张家庄人。张玉山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中医世家,家中开着中药铺,有一些田产、房产。张家庄坐落在洰淀湖畔,向北距湖1.5公里。洰淀湖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公里,湖中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是一个便于隐蔽的天然屏障。西邻凤凰台,村东的兴隆河常年流水直通洰淀湖。可谓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张玉山自幼聪慧过人,性情敦厚温良,识见卓异,敏行讷言,富有同情心。1906年至1912年在村塾读书时如饥似渴、惜时如金,塾师预言此生非池中之物;1913年至1917年从凤台高等小学转入县高等学堂读书,品学兼优,甚有人望,感召力、号召力超群。毕业后,即考入省立一师学习。1919年,张玉山已是身材魁梧、精神饱满的一位青年,如火如荼的五四革命运动深深影响了他,他目睹反动政府的黑暗腐朽、军阀混战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制度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又看到山东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纷纷走向革命。这时张玉山也和一些进步同学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一道投身到了五四运动中,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怒斥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张玉山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中接受了思想洗礼,站到了最前列。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本班同学延伯真等九人组建了一个进步团体“青年互助社”,以研究新文化、发展农村教育为宗旨,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青年互助社”虽然存在不长时间便解散了,但它磨练了张玉山的组织领导才能,为其成为寿光党组织的创始者、引领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志士桑园聚会 励志创办革命学校 1920年,张玉山不幸得了肺结核,但他没有因此停止革命活动和中断学业,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直到1921年5月学完课程,在济南住院治疗一个阶段后,于1922年6月回到张家庄,一边继续治病,一边在本村废私塾、办学堂,从事教育工作。积极兴办革命学校,并以此为阵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张家庄南门外有一个桑园,桑树纵横成行,枝粗叶茂,园内的大坟前,有高大的石碑和供桌,这里便成了革命志士畅谈革命大事、传阅进步书刊的聚会场所。桑园东侧的大松林是热血青年的习武场,如遇不测,就可以从松林走几十步到兴隆河内,很便捷地乘木船顺流而下,转移到洰淀湖芦苇荡中。 张玉山办学的宗旨十分明确,就是培养革命人才。他认为工农大众是革命的主力军,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是革命的起点,办好革命学校是教育群众和青年一代的最好方法。那时寿光的学校有两类:一是在县城和较大村镇办起了一些学堂,学习新文化;二是在广大的农村还是以私塾为主,尊孔读经,宣扬旧礼教。张玉山认为这些学校是培养不出革命种子的,他立志创办新学校、学习新文化、灌输革命思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人才。
不收贫苦群众学费 用生活实例打动人 张玉山很注重贫苦农民的孩子上学,认为这些孩子有朴素的阶级斗争感情,接受革命道理快。可是这些孩子受生活所迫,上学有困难,张玉山就不收他们的学费。同时他注重办平民夜校、女子夜校,吸收一些受压迫、受剥削的贫苦群众入学。刚开始,有的人对上学不热心,他就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来教育大家。他常说,一个人不识字,等于睁眼瞎,账不会算,信不会看,处处受人欺、吃人气。“像咱村某人,儿子在日本给富人家干活,寄来一封信,因为不识字,自己看不懂,急得团团转,后来只得跑到外村去求亲告友找识字的人念给他听。为这事他费了不少周折,受了不少嘲弄。”经过他的耐心动员,入学的人越来越多,他聘请了一些思想进步的教师来本村教学,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灌输共产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聘请在本村中颇有威望的张书忱担任校长,负责管理学校;共产党员张良儒、王永周、陈章甫、魏子亮、马培勋等担任教师,除教学文化外,还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张玉山自己也常到学校讲政治课,讲重视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反对男尊女卑、反对妇女缠足、反对包办婚姻等道理,有时也讲一些阶级斗争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