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03版
重点新闻 |
第05版
潍坊新闻·民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提出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部署明年五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九大特征 消费 模仿型排浪式 个性化多样化 出口 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生产要素 劳动力成本低 依靠人力资本质量 和技术进步 资源环境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 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 科学宏观调控 投资 创新投融资方式 生产能力和 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 作用更加凸显 市场竞争 质量型差异化 经济风险 隐形风险显性化 但风险总体可控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经济工作 总体要求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新常态语境下 八个“更加注重”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2015年经济工作 五大任务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明年将有哪些新动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2015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调结构能否保持稳增长?改革有哪些重头戏?民生有哪些新看点?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 看增长 保持平衡是关键 【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提出“调速不减势”“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具体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经济增速目标适当调整将为今后改革留下更大空间。如果目标定得较高,经过努力也可实现,但可能绷得太紧,不利于其他工作从容展开。”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明年要加快结构调整,意味着新兴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加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速度调整并不意味着少作为甚至不作为,调结构需要花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看改革 解决好突出问题 【会议要求,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很多趋势性变化。改革的推进,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提出既针对具体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措施。改革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各级政府部门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问题,在抓落实上可能主动性不够。必须强化责任,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引入群众评价,为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建立制度保障。” 看民生 实现精准脱贫 【要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张立群:“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均发生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中央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只有实现充分就业,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明年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确保完成就业目标。” 看区域发展 新亮点老区域同步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
张占斌:“会议释放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未来区域发展要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新战略为重点,但并不是说以前确定的老区域规划不发展了,而是新老规划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合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此外,针对会议对推进城镇化“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等表述。张占斌说,这要求地方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耐心,避免出现因过热投资等出现“鬼城”等现象。 重点评析 勿纠结增长目标 虽然和以往一样,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给出明年具体的增长目标,但海内外媒体却依然试图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来预判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大势。 不少海外专家表示,不机械地设定一个必须完成的经济增长目标值,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更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虽然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4%,但就业充分、通胀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高一点或低一点确实并无大碍。 事实上,很多国家并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在新加坡,政府每年会公布一个经济增长预估值,但这并非是增长目标,而是对经济增速的一个预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也表示,不再刻意强调具体增长率目标,其实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有助于让地方领导人改变传统思维模式。 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还有助于政府更灵活地使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建议,中国可根据预算做一个增长预期,由于预期是非约束性的,可避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受增长预期左右。据新华社、央视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