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曾说,对于电视剧中的高密县长朱豪三,“我们要塑造一个有正义感的县长,同时又不是一本正经的儒家式县长”。真实的曹梦九,不仅带过兵、打过仗,而且饱读经史,可谓文武双全。在高密,曹梦九大办教育,推行民众识字,甚至誓言要在六年之内扫除文盲;曹梦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素重孝道,极力倡导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体恤孤病,修建保康桥,建设盲人院、麻风病院…… 各村开班教民识字 声言扫除全县文盲 1936年6月,曹梦九推出了《高密县推行民众识字班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要求各村一律设立民众识字班,凡13岁以上45岁以下不识字的健全民众均得入学。 《实施办法》规定,各村村长将识字班学员统计造册,同教员姓名一并呈报县府备查。县府按照名册,发给识字班课本、教铃、黑板、石板等。其它简单设备,由村长负责筹办。 识字班通常采取露天教学,上课大多在场院、村头等地方。条件好的,能够利用小学教室、祠堂、庙宇,或借用民房。 考虑到村民的时间和接受能力,《实施办法》规定,每次上课最多教写3个生字,所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习科目以识字和珠算为主,重在实用。如果有学员因农活耽误上课,过后须向同学求教或由教员进行补习。学员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须在一年之内学完所发课本。 曹梦九十分注重识字班的教学效果。他在《实施办法》中写明,学员学习期满,由村长向县府报告,由县府派员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由县府颁发合格证书。成绩优良者,县府将进行奖励。 为了确保民众识字运动的持续性,《实施办法》还规定,各村识字班应分期分批开班,一直达到全体民众识字为止;第一期毕业学生领用的石板,须一律交由各村村长保存,以备第二期学生继续使用;各村已开办的识字班,不得随意停办;因故或全村已无文盲停办的,所领石板、教铃等须交回,如有正当用途留用须申请。 当时,省长韩复榘正在全省推行民众教育计划,要求各县设立民众教育普及区。民众教育普及区须建立民众学校,推进语文教育,扫除文盲。 高密县普遍推开的民众识字班,一村一班,比民众教育普及区的一区一校,覆盖面更大、更广。民众识字班试行半年后,曹梦九决定不再兼办民众教育普及区,全力推行民众识字班。 从1937年初开始,曹梦九将开办民众教育普及区的经费,用作民众识字班补助金。到5月,高密全县1016个村,已有800多个村设立民众识字班,覆盖率达到80%;招收学生2万多人,占高密县总人口的4%。曹梦九写给省府的一份报告称,六年之内“将本县文盲扫除干净”。 高密民众识字教育的统计是否准确,其中水分有多少,暂且不说。这个“宏大而又美好”的扫除文盲计划,在当时条件下确实有些超前。即使没有后来形势的变化,也难以真正实施到底。
政府拨出二十亩地 建成一处麻风病院 在小说和电视剧《红高粱》中,九儿(戴九莲)嫁给了高密东北乡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子、患麻风病的单扁郎。 麻风病,旧时称为麻疯病,俗称“大麻风”“癞病”,麻风病患者被称为“癞子”。得了这种病,家人会将他赶出家门,村里人会将他撵到村外,如躲瘟疫。甚至视为魔鬼,避之不及。 《高密卫生志》载,麻风病在高密县发病历史久、分布广。解放前,病人普遍受到歧视、虐待,或居村外偏舍,或流落他乡,冻饿而死。 曹梦九上任前,高密有一处麻风诊所,系高密基督教分会的覃卓然、高密永安医院院长李养斋倡建。这处诊所规模极小,随着麻风病发病人数的增多,已经不敷应用。 从覃卓然、李养斋等人那里,曹梦九了解了高密麻风病发生及诊治现状,认为“麻疯病症,邑众患者颇多,滋蔓遗传,非惟地方之祸;燎原弗戢,抑亦民族之伤”。 1936年冬,他决定由县府划出公地,覃卓然、李养斋两人负责筹建麻风病院。 据当时中华麻疯救济会主办的《麻疯季刊》载,得悉高密建设麻风病院的消息,中华麻疯救济会总干事致函曹梦九:“佳讯传来,无任欣慰”。赞其“热心公益,关怀痌瘝”。 函称,“当此医药进步时代,各国治癞成绩,莫不日新月异,徒以吾国对此问题,向不重视,遂至酿成不可收拾之局面”。看来,当时在中国的县一级官员中,像曹梦九这样对麻风病治疗如此重视的,恐怕不是很多。 “今贵县长毅然发起,足资提倡,嘉谟宏猷。”中华麻疯救济会总干事称赞曹梦九的做法,是一项高明之举、远谋之策。 麻风病院建成后情况如何?据《高密卫生志》记载,该院位于高密东岭花茔子东侧,占地20亩,修建房屋19间,四周围筑高墙,曾收住麻风病人17名,进行隔离恤养。后因无人管理,衣食无着,病人离散。 曹梦九为何要建麻风病院,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初冬,曹梦九晚上外出,眼见一些衣衫褴褛者蜷缩在城墙脚或桥洞下过夜,怜悯道:“天下竟有这般苦民!”他让手下人上前询问,得知零散窝在这些角落的,有乞丐,有盲人,还有部分麻风病人。随后,他决定在东岭盖一处盲人院、一处麻风病院。
动员商绅代农缴税 送人炉包孝敬老母 在高密期间,曹梦九经常下乡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疾苦。 1936年春天,他下乡时发现,由于上年秋季歉收,有些地方青黄不接,发生灾荒,不少农民家庭生活困难,无力缴纳上半年的赋税。 回城后,曹梦九将县城有名的士绅和商界头面人物召集一起,商定了让士绅和商人先替灾民代缴赋税的办法,让这些生活困难的农民休养生息,待秋季丰收后再进行偿还。代缴赋税的额度,按“绅九商一”的比例分配,即士绅代缴九成,商人代缴一成。 曹梦九还规定,除每年春、秋两季田赋外,任何部门不得向农民摊派捐税,行政经费不得超支,违者以贪赃枉法论处。这办法执行一年多,深得农民拥护。 有一次,曹梦九微服私访,见高密城东门小康河上游河深、坡陡,却没有过河的桥,来往行人非常不便。曹梦九进一步了解到,进城粜粮、赶集者从此路过,经常有人不小心跌入河中,轻则被淹,重则致死。 于是,他亲自查勘桥址,组织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保康桥”。这座坚固的石桥,使用了半个世纪,一直留存到上世纪80年代。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曹梦九,极重孝道。对于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者,曹梦九轻则训斥,重则一顿鞋底猛揍,予以惩戒。发现好的典型,便大力表彰。 1936年冬的一天,恰逢高密大集。曹梦九着便服来到大集上,边走边看,借以了解物价,体察民情。当他走到柴禾市时注意到,一破衣烂衫的乡民刚刚卖掉一担柴草,就匆匆跑去炉包摊上,买了一包炉包,揣在怀里,要往回走。 曹梦九顿生疑窦,这人说不定是个好吃懒做之徒。他上前拦住追问,何以卖柴草买炉包。此人回答,家中老娘生病,想吃炉包,所以挑了担秫秸卖了,买了包子给老娘解馋。 听说这贫穷的乡下汉子是为孝敬母亲,曹梦九深为嘉许。面对周围赶集的人,曹梦九当场对他大加赞扬,又掏出钱买了20个炉包送给他,让他捎给他的母亲。 曹梦九还提倡爱鸟放生。有一次,他偶尔走到鸟市,看到笼子里的鸟啼叫,心生不忍,当场掏钱买了整个鸟市的鸟,开笼放飞。幸亏市上卖鸟的并不多,要不他兜里的钱根本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