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重点新闻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学生体育学业成绩成高中高校招录重要依据 近日,记者获悉,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提出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学生体质检测公布及评价有规矩 记者了解到,这次我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 体育师资力量直接关乎学生体质健康,为此,启动全省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加快中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鼓励有一定体育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在职教师兼任体育课。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待遇,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服装及防护用品。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也要跟上,计划指出,全省将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用2至3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全面向学生开放。积极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要制定“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体操,改革传统广播操,鼓励、推广学校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探索建立体育课运动伤害保险机制。 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录重要依据 我省将完善初中、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高中、高校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建设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情况。在监管方面,计划强调将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