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统一日报》始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关注时局常出重磅新闻
2014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时局常出重磅新闻
  《统一日报》国际新闻版(局部)关注时局,条分缕析。 刘愉供图 
  曾在《统一日报》干记者的谭先民。 魏慧敏 摄
  许世友(资料图片)



  1946年的初秋,潍县人谭先民入职《统一日报》。今年已经94岁的谭先民曾在《统一日报》帮助总编辑做副刊,且成为日后《统一日报》仅有的两名记者之一。谭先民采写的“活阎王”地方军阀秦三及地方乡绅丁叔言之死的报道深入人心,抨击社会时弊,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协助总编做副刊 工作持续近俩月
  “当时报社有专门的译电员,走近电台附近就是‘嗒嗒嗒’的声音,这个部分负责把从中央通讯社收到的信息译为文字信息,在报纸新闻版面刊登;印刷厂设在报社院内北面原‘郭氏家庙’的五间大厅里,非常宽敞;当时报纸是铅印,有专门负责刻字和铸字的工作人员,一些没有的字或者错别字都需要临时铸刻;记者白天工作,但是编新闻要在晚上,因为中央通讯社一般晚上发电讯,所以总编辑一般也在晚上上班,编辑和校对会在晚上12时左右将版面交给总编辑审核、修改,如果无误,总编会签字交付印刷厂校样、印刷……”刚去报社的谭先民觉得样样新奇,恨不得一下全都学会。不过,由于先前没有在报社任职的经历,谭先民接到的第一份任务是协助总编兼编副刊。
  “当时报社人员很少,除去印刷厂的工作人员,统共就十几人左右,当时编辑部只有一位总编,需要负责新闻版和国际版的编辑及校对工作,还要兼做副刊。”谭先民回忆说,当时报社总编辑是第八军政治部科员萧鑫。
  当时《统一日报》的文艺副刊为《铁军》。《铁军》刊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民间传奇等作品,对稿件字数等没有具体要求,只要通俗易懂即可。自1946年2月底起,除《铁军》文艺副刊外,另有当时潍县各中学和师范学校的青年学生组织文学社团轮流出专刊。同时有《拓荒》《青年》《萤火》三个专刊合并为《熔炉》。另有第八军电影十二队主编的《影与剧》,漠音社主编的《漠音》,军中文化服务社主编的《大地》等。
  而谭先民的工作就是在众多的投稿中挑选、整理出符合征稿要求的稿件,经过总编审核后开始进行编辑校对等工作,这份工作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当时,《铁军》副刊与其他文艺专刊交相出现,多以发表诗歌和杂文为主,间有小说和散文。”谭先民回忆说,当时《统一日报》副刊的作品颇有风采,一些抨击社会时弊、宣扬革命与反革命的文章也有。《铁军》副刊共出240期,至1947年9月改为《文艺》副刊,刊出29期。
当记者时写了不少轰动性报道
  1946年底,谭先民被任命为报社记者,负责本地地方新闻的采写。对于谭先民而言,这份工作如鱼得水。
  “我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也喜欢写稿子,干起来非常轻松。”谭先民回忆说,他担任《统一日报》记者时,负责的是地方新闻的采写,时常到潍县各个机关单位采访,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新闻记者“跑口”;有关的军事报道,则由驻军参谋处供稿。“有些稿件是不能改动的,比如军事报道,要一字不差地搬到报纸版面上。我比较喜欢地方性的家长里短的新闻,有发挥的自由,根据自己采访的情况编写,比较轻松。”谭先民表示,当时的稿件字数很少,在报纸上只有“豆腐块儿”大,文字密密麻麻,也没有配图。
  谭先民在任职期间写过不少引起社会轰动的新闻报道,关于地方军阀“活阎王”秦三之死的报道曾轰动一时,最后的标题《秦三十恶不赦,“活阎王”见阎王》更是深入人心。
  关于潍县名士丁叔言之死的采访报道,谭先民记忆深刻。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天佐被任命为山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第八区保安司令、第一师师长。张天佐上任后苦于军饷没有来源,1946年秋,他以去司令部议事为由将丁叔言传去,秘密拘捕,勒令其缴纳法币两亿元补充军用。丁叔言变卖部分房产仍不足半数,乃以高息借到黄金二百两,凑足两亿元,送交张天佐。当年冬天,张天佐又一次将丁叔言拘捕,强令其为他的全部官兵每人发一套军装和一双军鞋。1946年12月30日,丁叔言用白兰地酒加鸦片二两一起服食,自杀而死。
  谭先民表示,当时潍县人都感慨丁叔言自尽的悲凉和无奈,但自己写稿时尽量保持了客观的立场。
关乎时局的报道引发民众关注
  谭先民告诉记者,《统一日报》主报刊登的新闻大多按部就班,国际新闻注重条分缕析,国内新闻则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的通告为主。不过,在这些新闻报道中,引起轰动的还是一些与时局紧密联系的报道。1947年3月,《统一日报》刊登的两份书信,曾在潍县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国民党第八军来到潍县城后,1947年,中共胶东军区司令许世友曾给第八军军长李弥写了一封劝降信。像这样两军高层领导之间的通信联络,普通群众是不可能清楚的,但这封书信加上后来李弥的回信,却一起刊登在了《统一日报》上,情况也随之大白于天下。”谭先民告诉记者,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那天是1947年3月22日,这两封书信一封是许世友的劝降信,另一封是李弥拒绝、表示反共到底的复信。两封书信在一版用整版的篇幅刊登,报社在发表以上两封信的同时,还加了相当于现在报纸上常见的编者按的“编者识”,点明此举的意义:“不独希望该匪军从速悬崖勒马,且望阖军民体恤李军长忠党爱国忧时恤民之心。”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其实是借此捞取政治资本。这则报道在当时可谓重磅新闻。
  《统一日报》刊发的一系列新闻,在当时潍县城引起了极大轰动。

人物简介
  许世友,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上半年开始,他在陈毅同志指挥下,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接连取得胶东保卫战和张(店)周(村)、昌(乐)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1948年9月,他和谭震林、王建安同志一道,指挥部队经过八昼夜激战,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城,歼灭国民党军十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山东省,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在长达二十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