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今日关注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并轨后公务员待遇影响不大
2014年1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轨后公务员待遇影响不大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免交费”
  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改革后,公务员工资会否普涨?养老待遇是否会下降?全国范围同步改革,钱从哪里来?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矛盾现状
  养老金差距扩大
  当前我国存在三种养老制度设计,分别是农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三种制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介绍,农民的保障水平相对最低,企业职工要缴纳养老金,但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50%,而机关党政事业单位过去不缴费,退休的养老金替代率还有80%-90%,这造成了巨大的不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过去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但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一直广受诟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数据显示,2013年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约为3400元,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只有1900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说,原来的“双轨制”造成人为不公平,新的改革将统一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要防止养老待遇差距过大,但也不等于平均主义,根据退休人员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体现一定的差异也是正常的。
改革措施
  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研制渐进式延迟退休
  对于社保待遇的调节机制,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说,将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物价变动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调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将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延伸到待遇调整政策之中。
  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要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深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使医疗费用实现合理可控的增长。马凯表示,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要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还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好跨地区、跨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推进各项社保统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专家解读
公务员工资或普涨
  报告同时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这样的话,在全面实现养老并轨之前,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说,“但是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为了覆盖社保支出部分。”
  熊晖指出,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不低,对于那些月收入2000余元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则认为,实施养老“并轨”并不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然上涨,但却是调整工资制度的好机会。国家应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适当增加一次工资,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养老待遇不会下降
  “改革后,我的退休金会不会少很多呀?”这是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报告指出,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这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旨在给出预期,给总数接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
  郑功成解释说,我国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实行财政供款、预算管理、单位包办、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或邮局),个人不需缴费,退休金待遇参照在岗者工资增长情况调整。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结构和确立新的责任分担机制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关键是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并采取同样的办法调整养老金待遇。”郑功成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需解决“找钱”问题
  上述报告称,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如果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那么钱从哪里来?
  熊晖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的大头,而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熊晖说。“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坐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对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他说,“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通过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的欠账。”
  郑功成指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应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外员工的现实权益差距问题。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