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第04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村边现文物 捐给博物馆
进山,去看望那里的小伙伴
2014年1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边现文物 捐给博物馆
  东利见村村民捐的元朝赑屃。



安丘东利见村出土元朝赑屃,有重要研究价值

  为了保存祖宗留下来的文物,安丘市官庄镇东利见村村民将一尊元朝石赑屃和一些其他石碑捐给了安丘市博物馆。12月26日,记者了解到,这些文物在历史战争年代遭到破坏,曾埋藏在河床下,后来被村民发现。我市文史专家表示,这些文物对研究当地元朝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村民捐出石赑屃
  12月26日,在安丘市博物馆内,记者见到了出土于安丘市官庄镇东利见村的石赑屃,历经沧桑和战争,这尊石赑屃已断裂成了两部分,头部不见了。记者从安丘市博物馆了解到,古代石赑屃是模样酷似乌龟的神兽,它的身上驮载着石碑,石碑上有碑文记载。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尊石赑屃剩下的部分高约1米,长约2米,宽约1米,背上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见。“这尊石赑屃是在官庄镇东利见村发现的,属于元朝的文物,村民们将其捐赠给了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石赑屃已遭到了破坏,如果再不保护起来的话,很可能以后就见不着了,“为了表示感谢,我们给村民送去了锦旗。”
  据了解,东利见村不仅出土了石赑屃,还出土了一些带有刻字的古代石碑及石狮子,都捐赠给了安丘市博物馆。
曾埋藏在河床里
  东利见村党支部书记郑金辉告诉记者,之前石赑屃留存在东利见村附近的渠河河床里,后来河道干了,石赑屃便露了出来,“我们找来安丘市博物馆的专家,让他们给看了一下,发现石赑屃是元朝的文物。”
  郑金辉介绍,根据《安丘县志》记载,元代都元帅、光禄大夫郑衍德卒后葬于该村村西,称为“御葬林”,整个墓地面积十余亩,相传墓前有青石赑屃驮墓碑,石龟长约3米,宽1.8米,碑高约3米,宽1.5米,刻有碑文,并派力士把守,手持宝剑,高大威武。郑氏后裔在此定居,此村由此得名,“我们村很多村民都是郑衍德的后人。”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大批文物毁于战乱,郑衍德墓也损毁严重。“这尊石赑屃也未能幸免,遭到了严重破坏,好在还保留下来一部分。”郑金辉告诉记者,这些文物大都是元朝的,将石赑屃捐赠给博物馆,可以将有效保护起来,让后人能够了解老祖宗的历史。
元朝文物留存少
  对于发现的这尊不完整的元朝石赑屃,我市文史专家于家干表示,在我国历史上,元朝经历的年代较短,前后不到100年,留世的文物不多。尤其是经过各个时期的战乱破坏,不少文物遭到了破坏。“这尊石赑屃,作为元朝存留不多的文物,虽然有所损坏,但为研究元朝时期的历史和当地风俗民情,提供了实物佐证。”于家干说,村民们将这尊石赑屃和其他文物捐赠给安丘市博物馆,值得称赞,证明他们有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本报通讯员 李兴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