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今日关注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胜利东小学“回家”了
朋友圈“晒娃”,当心被歹徒盯上
市管社会组织一年新增126家
两处垃圾带都已清理了
2015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晒娃”,当心被歹徒盯上
民警建议,年轻父母们尽量少在网上发布孩子的照片等信息



  本报讯 1月2日,本报A2版以《元旦“晋升”父母,奇恣》为题,报道了记者元旦探访新年宝宝一事。在因“晋升”父母而倍感喜悦之余,不少年轻父母选择在网上“晒娃”,记录下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对此,民警提醒,“晒娃”也要谨慎,如果不慎流露出真实有效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很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家住经济区海信兰郡小区的市民刘女士在2014年6月份“晋升”为妈妈。自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王女士几乎每天都要在自己的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上发布几条关于宝宝的信息。从有了名字到学会了翻身,从第一次感冒到第一次打针,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被王女士晒了出来。
  像王女士这样的时尚妈妈并不在少数,翻翻朋友圈、微博,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嗜好”,这其中又以新妈妈居多。通过有些妈妈发布的信息,甚至可以从中清楚地获知孩子的姓名、出生日期、住址、孩子经常去的地方、在哪个学校上学等等信息。
  “现在手机这么普及,聊天工具这么发达,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非常方便。上传到网络空间里,不用担心丢失,还可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经,实在一举两得。”高新区华都金马小区居民钟女士的说法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但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市民对家长在朋友圈里频繁“晒娃”的行为表示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要适可而止,记录孩子成长历程的初衷并没有错,但可以采取更加私密的方式,把这份快乐留给自己,没有必要不停地在公共平台上散播出来。
  随后,记者就此咨询了市公安局办公室的王警官。王警官说,他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只要是关系熟的朋友,他都会善意地提醒一句“慎重”。有些家长虽然喜欢“晒娃”,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会把一些有关自己和孩子的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遮挡起来。但也有些家长对这些并不怎么注意,随意地晒出孩子的信息,甚至还会使用定位功能,连所在的位置都泄露了出去。
  王警官认为,很多家长自认为朋友圈中都是好朋友,不会出现问题,但网络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在发布孩子信息的过程中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盯上,很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不可不防。
  王警官建议,家长尽量少在网上发布孩子的照片,如果要发布也最好不要提到详细信息,要把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或者在发布之前设置浏览权限,把风险降到最低。
        (记者 赵春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