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跑步跑完一圈时,两部手机上的两个不同软件监测出的距离分别是0.36km和0.27km。 |
|

|
|
不算准
如今,在朋友圈里,各种截图晒运动量的朋友似乎找到了健身别有的乐趣。随着健身APP的流行,他们带着APP去健身,在运动的同时可以随时将数据分享到社交平台。这些APP软件功能多,使用便捷,市民只需下载软件到手机,就能轻松地记录你所运动的时间、距离、心跳、消耗的能量等各种数据,因此成为不少热爱运动者的贴心法宝。但是这些手机运动监测软件所记录的数据是否准确靠谱呢?为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现象 不论大咖菜鸟,都能找到合适健身APP 1月10日,记者在百度中随便一搜“健身APP”,网络上跳出来的相关页面就有几百万个。“乐疯跑”“咕咚运动”“戈壁之眼”“Nike Running”……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运动App非常多,这些不同的应用软件有不同的功能和级别,无论是运动大咖还是菜鸟,都会有适合自己的运动APP。随即,记者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了几款人气比较高的运动APP软件,并体验了一番。 记者首先点开一款名为“乐疯跑”的运动软件的界面,黑与红的界面主色调呈现一种运动性视觉,在运动界面上,记者发现乐疯跑运动形式包括跑步、走路、骑行、滑雪、滑冰等功能,在运动指标上可显示燃烧大卡、时长、距离、均速、配速。 记者尝试了室内和室外两种步行运动,不时有活泼的男声提醒行路状态。从行路地图给出的跟踪来看,不管室内室外,均能较好检测到具体的行程路径。返回主界面,能看到以往运动的保存记录,软件也会向跑友推荐入门级训练计划,使用者还可以搜索到附近的跑友。 “除了可以提供个人锻炼的训练计划和运动的数据记录外,这款APP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功能如监测附近跑步者,推荐跑步路线,无需注册即可使用等,如果是用于个人跑步记录,该软件使用起来绰绰有余。不过‘乐疯跑’似乎未能体现每个人的体形、速度不一样,跑同样的距离消耗的卡路里数的不同,无法灵活检测。另外,当没有网络的时候,该APP似乎就无法使用。”爱好健身运动并使用过多款运动APP软件的市民张先生表示。 随后记者又体验了一款“仰卧起坐教练”软件,记者打开软件界面,首页上是一个蓝色做仰卧起坐的人形,以及“训练”“自由练习”“记录”三项。 记者点开“自由练习”一项,按照相关说明,在胸部以上,用两手握住手机做仰卧起坐,然后软件会自动计算仰卧起坐次数,还能计算每次锻炼身体所消耗的卡路里数量。 在“训练”一项里面,软件可以根据体能和每日锻炼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充当你的私人仰卧起坐教练。
市民 简单还好玩,用APP锻炼如玩闯关游戏 “以前提起健身,我心里没底儿,特别害怕难以坚持,出现反弹。用了‘咕咚’之后,我就越走越有劲儿,心态也很放松。”1月10日,家住经济开发区香岸花园小区的市民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她之前也有过断断续续的锻炼。“我一般沿着虞河跑,跑的时候就觉着一圈好长,而且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公里,有没有效果。”隋女士表示,她使用的“咕咚”健身软件可以语音提示距离,计算消耗的热量,她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决定是否停下来休息。 “累计跑到100公里时,我特别开心,我就想着啥时候能超过1000公里就好了。这个软件还挺有用的,5个月的时间,我减了2.5公斤的体重,精神状态也好了一些。”隋女士说,这个软件就像一个念想,它时刻在提醒自己要锻炼。而且,很多朋友也在用,可以预约好友一起锻炼,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奎文区圣荣广场小区居住的市民小高今年26岁,在潍城区一家教材出版公司工作。她告诉记者,之前她对自己的身材很满意,但由于工作忙,每天坐在办公室工作疏于锻炼,下班后感觉比较累也懒得活动,身材渐渐发福。“刚毕业时50公斤,2年下来现在快65公斤了,难以接受啊。” 小高表示,她一直说要减肥,但又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健身房。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她推荐一款叫“7分钟锻炼seven”的软件,健身每天只需7分钟,不需要依赖任何设施,操作简单,她很快就坚持了下来。“这个软件非常好玩,有点像经常玩的闯关 游戏,它会给你3条‘命’,1个月错过3次锻炼,进度就会重置为0,整个锻炼过程充满关卡,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不断解锁关卡,奖励也会越来越多。”小高说,虽然健身效果还不明显,但是冲着它的趣味性,自己会坚持几个月看看。 验证 数据存在一定出入 虽然形式新颖、功能强大的健身APP软件有一定辅助功能,受到市民喜爱,但是它所计算和监测到的数据是否准确?1月11日,记者对此做了一些测试,发现软件测出的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还存在一些出入,不同软件对同一项运动监测出来的数据也存在差异,因此,市民可以将此作为一项参考,并不能完全依赖。 1月11日下午,记者拿着两部下载了不同运动APP软件的手机,在操场上围着跑道内圈跑了一圈来测试两个运动软件测试出的跑步距离指标是否准确一致。当记者跑完一圈时,两部手机上的两个不同软件监测出的运动距离分别是0.36km和0.27km,在此次运动所消耗的热量上分别是17.9大卡和22.4大卡,两者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跑道的实际距离为0.4km。 在另外一个名为“口袋医生”APP健身软件中,有一项测心率的功能,按照相关说明,只要将食指手指放置在手机的摄像头前,通过摄像头就能捕捉到血流的微妙变化,从而快速计算出心率。为验证软件程序给出的结果,1月11日下午,记者带着软件来到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找到一位医生为记者检测,记者一只手让医生把脉,另外一只手放在手机摄像头前监测,最终软件监测出记者的心率为93次/分,而医生给出的答案则为80次/分。如此看来,手机软件与实际测试的结果会有一些差别。 健身教练 有一定辅助性 但针对性不强 “我下载过一些类似的软件,功能比较多,对健身运动爱好者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总的来说这些APP辅助性还是有的。”黑骏马健身俱乐部一位姓张的教练指出,健身最关键是要坚持,对于初入门者来说,他们健身的坚持力还不是很强,这些软件操作简单,甚至还有记录、分享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身兴趣,也可起到旁人监督的作用。不过,软件通过对人体某些指标进行公式化计算得出的数据,并不能反映人体全部的运动状况。“人体是非常复杂的,软件技术再先进,不可能监测到所有的健康数据,也很难评估平衡能力、敏捷性或者腰腹核心力量等能力。”张教练表示,此外,软件搜集数据容易出现误差,也是运动软件的一大缺陷,比如受网速的影响,GPS定位可能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跑步距离出现误差。 他指出,尽管这些软件对锻炼者可以制定训练计划,但是这些软件的针对性不强,目前流行的运动软件工作原理是一种固定的公式,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单个个体。“东方人、西方人,青少年、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特殊人群,每个人群、每个人的体质特征不尽相同,他们的运动需求和可承受的运动负荷都不一样,不一定都适用某一种计算公式,所以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个性化指导。”张教练建议,“每个人的肌肉状况不同,这个方式对你有用,对别人可能就完全没用。而且跟着软件学动作,存在一个动作不规范的问题,不规范的动作难以刺激肌肉,也很难达到锻炼目的。”张教练指出,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动作,难以把握动作的力度与发力点,盲目做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 “这些软件的效果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锻炼者可以用来参考或是激励,不能完全照搬。”张教练表示,市民可以在软件搜集数据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士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运动目标,从而更好地推进健康进程。 文/图 本报记者 隋炜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