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流传很久的话,“峰山李,寿山王,打死人,不抵偿”。笔者不以为然。大凡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所以能繁衍生息,源源流长。若家族作恶多端,不可能成为名门望族。即便是封建社会,同样是人命关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朝廷重臣更应该遵纪守法,哪怕是王孙贵族,应该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道峰山李,寿山王,打死人就可以不抵偿吗? 带着种种疑惑,笔者到夏坡见到峰山李的老者李祖贶先生,他是位退休老师,见到他时,还在家中写书法,墙上挂着用活鱼箨的墨画,形象逼真。谈到话题,李老师讲起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年李湘棻的弟弟是习武之人,与安丘城内四大家族交往密切,一日聚会饮酒,城里的豪绅向他讲述城里有一恶霸十分猖獗,无人敢惹。正说着,这一恶霸招摇过市,李湘棻的弟弟本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见到恶霸,胸中怒火骤起,说道:“我去会会他。”刚交手不几个回合竟置恶人于死地,有了人命案,自然要秋后问斩。 1841年(道光21年),英国侵略军在广州寻衅扰乱,他随参赞大臣隆文赴粤处理有关事宜,以行营翼长提调七省军务。因辅佐帮助参赞大臣隆文处理军机事务和参战有功,李湘棻回京面朝,道光帝曾一日召见七次,一年连升三级,并赏戴花翎。 1843年(道光23年)授宁国府知府职。后擢任太常寺少卿,于清浦江会同总督麟庆办理淮安、扬州一带防务,亲自带兵防堵江北。翌年8月,代理漕运总督一职,先后三年负责大江南北的防务部署,以防外国侵犯。时道光皇帝阅其奏折,一夜三传入宫,甚赞其议,授为漕运总督,兼任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 1845年末(道光25年),李湘棻请假回山东老家料理母丧,听到弟弟秋后问斩,便去监狱探监,嘱咐亲弟弟好好吃饭,不要当饿死鬼,犯了杀人的死罪,就要伏法,洒泪而别。狱卒将李湘棻探监一事报告了县老爷,县老爷次日升堂,念酒后失手置人于死,更有被打死者属本地恶霸,不至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判无期徒刑,发配山西。于是戴枷发配西行,临行前,县太爷附在差吏耳朵上嘱咐了一些话。一行出了城西门直奔留山,到了留山西面,差吏为湘棻弟卸去了枷,说道:“我们到了,我们回去交差了。”湘棻弟疑惑地问:“不是发配山西吗?还没到山西啊?”留山西面也是山西。湘棻弟恍然大悟,感激流涕,慌忙跪谢。为感恩,湘棻弟不再回村,就在留山半山腰结庐度日。湘棻听说,即刻去山上探望弟弟,嘱咐弟弟在留山之上训练民团,后来民团在抗衡太平军,保卫地方中起了作用。 笔者作为峰山李氏的后人,认为“峰山李,寿山王,打死人,不抵偿”是历史上的讹传,分明是“峰山李,寿山王,打死人,没抵偿”,并且只是个案。 (李兰生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峰山李氏第23代族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