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鸡蛋因为1096万人次的搜索而登上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榜首。1月13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与百度知道,根据网络搜索量,联合发布《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动辄百万的搜索量,显示着这些经典谣言在生活中的强大渗透力。
 1 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从鸡蛋的形成过程来看,蛋壳形成于最后一道工序,在蛋壳颜色形成前,蛋里面的物质就形成了。所以,蛋壳的颜色并不会直接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 提醒 造谣传谣要追责 2 木耳、猪血是清肺食物 雾霾颗粒物进入呼吸系统产生危害,而木耳、猪血是要进入消化道的,两者各走各的路无法“清肺”。不过,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是有益的。
3 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 蒸煮食物要打开锅盖把水烧开再蒸煮 加氯是目前最常用且安全性很高的自来水灭菌手段。水中氯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时,多数人就能闻到,而世卫组织标准为每升5毫克,只要没有闻到或者尝出自来水中的氯味就不用担心其中的余氯。 4 秋葵是“神药”能治糖尿病 秋葵的营养成分并不出众,VC含量不如小青菜,VE含量低于菠菜,烟酸比不上各种豆类。除了口感特别,不能指望它成为“神药”。 5 豆芽中掺入了“AB粉”“无根粉”“激素”等“五毒俱全” “AB粉”、“无根粉”都是植物激素,属于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无法对人体起作用。事实上,豆芽生产中真正存在健康隐患的是一些商贩为防止豆芽霉变而添加的抗生素和抗菌剂,而这些物质多为水溶性,在食用前充分清洗豆芽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 富氧水是“补氧神水” 就常识来说,人体不能通过消化道吸收氧气。网络宣传中所说的“神效”没有科学依据,其中提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流行一种十分特殊的含有大量活性溶解氧的富氧水”,不过没有提到的是,当时的两家公司因为虚假宣传被起诉。 7 水果酵素排毒养颜 “酵素”一词来源日本,而在我国,“酵素”一词的名称译为“酶”。“水果酵素”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然发酵制品,成分组成和酸菜汁或酒酿没有本质差异,而且由于自然发酵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杂菌污染产生毒素,生成其他有害物质。 8 烧烤之后吃梨抗癌 这仅仅是美好的推测,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ICR)表示,并不推荐任何一种具体的抗癌食物,但是建议食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 9 湿纸巾有毒,所含丙二醇是容易渗透到皮肤中的石油化工溶剂 事实上,丙二醇具有吸湿、润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广泛应用。苯扎氯铵,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创可贴中就含有苯扎氯铵。在正常情况下,湿纸巾可以放心使用。 10 手机辐射烫伤皮肤 手机工作功率较低,在250毫瓦以下,如此低的功率不会产生任何热效应而导致烫伤。其实“低温烫伤”才是主谋,手机在连续工作1小时左右温度普遍可达到40℃以上,一些机型的温度更可高达近50℃,已经超过了低温烫伤的安全阈值。 北京辟谣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目前被辟谣的谣言看,生活类、科技类谣言和伴随重大事件产生的谣言占据了绝大比例。不少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都附有言之凿凿的“科学解释”,而人们往往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生活常识”缺乏抵抗力。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什么“特效”的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造成了谣言越传越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看到抓人眼球的信息,会不假思索就进行转发,也不问该信息是否真实。今后要注意了!不管是造谣还是传谣,都会被追究责任。 《安利老板死了,才56岁,吃了一辈子纽崔莱》,这条信息您不陌生吧,其实这是条假消息。安利公司的创办人理查·狄维士,现年87岁,最近还出了新书。因刊登该谣言文章,一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被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近,这一中国首起微信传谣诉讼案尘埃落定。双方达成协议,账号运营者删除谣言文章,并通过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同时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币赔偿金。 近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专家提醒,有些人出于开玩笑的心态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觉得微信的受众只限于朋友圈,没有外人,不是对外传播。但网络的开放性对一些反常信息传播特别迅猛,一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态形成,即使捏造者、传播者不是故意的,也可能会被追究刑责。因此对于一些不确切的消息,如果要去传播,那么就有义务去核实真假,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 据《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