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希平正在照顾母亲。 |
|

|
|
花甲之年的袁义芬为救子不顾危险,如今两人都在康复之中 安丘市兴安街道大城埠村村民孙延滨患上尿毒症,10年来,全家花尽所有积蓄,坚持为他治病。大姐为了照顾他,连续两次离婚。2014年12月,六旬老母袁义芬冒着生命危险,割肾救子。今年1月15日,记者到其家中了解到,袁义芬和儿子顺利做完换肾手术后,目前正在恢复。 已能下地走路了 1月1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袁义芬的家中,此时她正静静地躺在床上,脸上有些憔悴,时而咳嗽几声。看到记者到来,她用力坐了起来,并走下床。 “去年12月17日,母亲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做了手术,顺利把左肾给了弟弟,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月了。”袁义芬的大女儿孙希平一边忙着家务,一边对记者说,母亲今年66岁了,出院后恢复得比较好,现在自己能下地走路了。 在厨房里,二女儿孙希红正在做午饭。她告诉记者:“由于母亲和弟弟刚做完手术,身体比较虚弱,最怕感冒。我们将两人接回家后,特意在家里安装了暖气。” 袁义芬的卧室里有一个隔断,隔断内侧放置着一张床,平时孙希平和孙希红在这里休息,每天晚上要起来三四次,给炉子添一下煤炭,同时看一下母亲。 为了照顾患病弟弟,大姐两度离婚 袁义芬的儿子孙延滨患有尿毒症后一直靠到医院透析维持着生命。2005年,24岁的孙延滨到陕西省宝鸡市打工。有一天,孙延滨突感身体不适,连续好几天感冒发烧没有好转,便被送回家。 孙延滨回到家中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为尿毒症。这个消息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孙希平告诉记者:“自从弟弟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后,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不仅花上了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 孙希平说,2005年的时候她已经嫁到了辽宁,得知弟弟患病的消息后,便连夜乘坐火车赶回老家,帮着家人照顾弟弟。姐姐照顾弟弟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这引起了远在辽宁的婆婆不满。“当时婆婆摆明态度,要么回来,要么选择继续留在老家。其实,这让我很难做出选择,一边是女儿和丈夫,一边是弟弟。但是后来考虑再三,我不能丢下患病的弟弟。”孙希平说,就这样,2006年她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孙希平又找了一个婆家。“可是我还是放不下弟弟,经常回娘家,婆家认为我总回娘家,并且负担比较重。”孙希平说,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再次离婚。 袁义芬说,大女儿孙希平为儿子孙延滨,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一直以来,都是两个女儿支撑着这个家,时刻照顾着患病的弟弟。”袁义芬哽咽着说,她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尤其是老伴还有病,因此不能给儿女做些什么了,希望他们以后生活得好一些。 不少人伸出援手 治疗了这么多年,孙延滨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袁义芬一家人非常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肾。可是换肾谈何容易。“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肯定是买不起肾源的。”为此,袁义芬决定用自己的肾。“当时医生提醒我,由于我年龄比较大,进行割肾手术的话,存在很大的危险,要谨慎考虑。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儿子的健康,我觉得值了。” 两人配型成功后,2014年12月17日,袁义芬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割肾手术,将自己的左肾取出,移植到了儿子的身体中。手术是成功的,袁义芬顺利将左肾给了儿子。 不少人听到这件事情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城埠村的曹春燕捐了5000元,随后村民们纷纷献出爱心,一周内向袁义芬捐款22560元。另外,社会好心人吴秀云为其组织了一场慈善义演,并将1.5万元善款交给了袁义芬。 孙希平说,在他们家的密闭房间内,换肾成功的弟弟恢复良好。通过房间门,孙延滨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两位姐姐对他的付出,更感谢母亲给了第二次生命,也感谢社会好心人对他家的帮助。“等以后病好了,我会好好孝敬母亲,感恩社会。”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实习生 李晓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