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今日关注 |
第03版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胡可和妻子胡朋相识于1939年初。在“抗敌剧社”整编以前,剧社没有女同志,剧中女角色全由男同志扮演。原本想到前方扛枪打仗的胡朋被分配到剧社做演员,这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和胡可在随拥军模范戎冠秀回家采访的过程中朝夕相处,感情日渐深厚。1945年春节前,两人在剧社驻地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结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胡可和胡朋一直聚少离多,直至晚年,他们才过起互相扶持的平淡而温馨的生活。
正生病发高烧 听见胡朋声音 胡可与胡朋相识于1939年初。那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刚刚粉碎了日寇的八路围攻,军区机关转移到河北平山蛟潭庄一带。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一个叫李家岸的小山村里,胡可所在的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在这里进行了整编。 此前剧社没有女同志,剧中女角色全由男同志扮演。这次整编,剧社开始有了女演员,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幼稚状态。胡朋正是在这个时候从延安抗大八大队毕业,随邵式平校长率领的干部大队来到前方的。也许是由于沿途多次演戏宣传表现了她的演戏才能,到了军区政治部进行分配的时候,胡朋被分配到急需女演员的抗敌剧社。这次分配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原来是想到前方扛枪打仗的,做演员出乎她的意料。 胡朋来到剧社的时候,胡可正在生病发高烧,昏昏沉沉地躺在老乡的炕上。同志们在院子里排演独幕剧《电线杆子》,耳畔时时传来一个难得听到的北京口音的女声。同志们告诉他,扮演剧中老太太的是一个新调来的女同志,名字叫胡朋。那时剧社姓胡的只有胡可一人,新来的女同志姓胡,使胡可不免增添了一份亲切感,可惜昏沉中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不久,胡可被担架抬到了一个小山村,那里是军区后方医院的驻地。那次他得的是重感冒,病房设在老乡家里,炕上躺着好几个病友。他出院时得知,剧社已随军区机关移驻到第三军分区的唐县一带。于是他和其他出院的病友一起,走出深山沟,晓行夜宿,赶到唐河岸边,找到了正在那一带巡回演出的抗敌剧社的同志们,并立刻投入到演出活动当中,当然也见到了胡朋。 当时,无论是胡可还是胡朋,都没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他们俩人的恋爱发生在共同度过了五年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成为彼此十分熟悉的战友之后。 因采访戎冠秀朝夕相处,结为夫妻 1944年初,边区召开了盛大的“群英会”,拥军模范戎冠秀的感人事迹引起抗敌剧社同志们的极大兴趣,社领导当即决定以她的拥军事迹为内容编成戏剧,并确定由胡朋扮演戎冠秀一角。为了进一步熟悉人物和周围环境,剧社让胡可和胡朋陪伴戎冠秀回到她的家乡。当天,胡朋跟戎冠秀像母女般住在了一起,胡可开始了对戎冠秀一家和周围人们的紧张采访,并在小油灯下开始了《戎冠秀》剧本的创作。 胡可和胡朋朝夕相处,相互倾慕已非一日。在共同完成创作任务的过程中更有了表达感情的机会,开始互相袒露心迹,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返回剧社的时候,他俩带回的不只是《戎冠秀》剧本的初稿,也带回了两人生命中极为宝贵的相互支撑的力量。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七个年头,随着剧社成员年龄的增长,不许谈恋爱的禁令逐渐放宽以至解除。胡可与胡朋从相识到相恋,并肩战斗,经受了火与血的洗礼,从同志、挚友发展为恋人,于1945年春节前在剧社驻地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结婚。 战争年代,八路军的婚礼是很简单的,借老乡一间小屋,打扫一下,贴上个双喜字,把两个人的背包搬过来放在一起,就算是新房了。用来招待客人的,也只是些花生、红枣和当地产的枣酒罢了。不过,他们的婚礼还是很隆重的,剧社有四对恋人举行集体婚礼,由社长丁里做主婚人,致词勉励,而后由四对新人各出一个由男女角色组成的节目,胡可和胡朋出的是《小放牛》,大家在一起嬉笑起哄。除了剧社的同志们来贺喜之外,房东、领导、村干部和村里的男女青年、儿童也都到他们的“洞房”贺喜,使他们感到生活在群众中间的无比温暖。 关于胡可和胡朋的婚恋,若干年后曾有如下传闻:一说是拥军模范戎冠秀做的媒;一说是两人都姓胡,女的说“咱俩做朋友吧”,男的说“可以”,于是女的叫了胡朋,男的叫了胡可,此传闻带有戏说的性质,他们听了忍俊不禁。 三十多年聚少离多,晚年相互扶持 新中国成立前夕,抗敌剧社改编,并改名为华北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剧社的一部分同志调往其他工作岗位。胡可被调到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胡朋带着他们一岁的女儿和保姆调往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做演员,从此夫妻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 之后的30多年间,胡可和胡朋的工作多有变动,始终不在一个单位,聚少离多,聚亦匆匆,别亦匆匆。就靠书信、电话互通信息,互致问候。直到他们离休之后,两人才过起互相扶持的平淡而温馨的生活,开始名副其实地安度晚年。 除了读书、看报、写作、散步和接待来访之外,胡可和胡朋每天的生活便是坐在一起聊天。共同经历的战斗生活、共同的老战友、不同岗位上的经历、各自接触到的人和事,有说不完的话题。 胡朋于2004年12月因病逝世,终年88岁。相伴60年的亲人挚友突然从身边消失,使胡可陷于极大的悲痛之中。回首过去,他们共同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胡可还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壮歌。建国后,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地忘我工作,在戏剧创作和电影表演艺术中取得非凡的成绩,赢得党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胡可被政府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胡朋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授予的特别荣誉奖,并被广电部电影局评为“中华影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