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岁的“理科男”刘海明,开过书店,卖过甜品,怎么看都像个文艺男青年,如今他正以饱满的热情打造着独属于他的家庭式餐馆,还取了个怪怪的名字——怪物食堂。1月14日,记者探访了这个位于城区犄角旮旯里的特色小吃店和他的主人,探寻刘海明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
餐馆装修独特更像咖啡屋 1月14日中午,当记者到达怪物食堂时,店主刘海明正忙着准备各种食材。 20多平方米的小屋,除去厨房和杂物间,也就剩下十二三平方米,却布置得井井有条:沿着里侧的两面墙壁摆着一圈古铜色的桌子,木制的四方椅子上放着棉布的碎花坐垫;桌子上摆着插花,还有一个小小的鱼缸;右边墙上的小黑板是菜单,其实只有四种面……与其说这是个小餐馆,倒不如说更像是个温暖的咖啡屋。 略显局促的空间缩小了食客与后厨的距离,刘海明与顾客随意地聊着天,嘴上天马行空,手底菜刀照样耍得很溜。 记者得知,几天前有位女士要吃大虾面,菜谱上没有,她就自己备好食材,提前一天让刘海明熬制好大虾油,现场指点着倒油煮面,等热腾腾的面端上来,她品尝一番,的确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很多顾客都是提前下单,想吃什么我给准备,没有固定食谱。”刘海明说着,给记者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自制红枣姜茶。 记者惊讶于这个1.8米高的魁梧男孩,竟能做出如此精致的东西。绒线帽子下,刘海明的脸上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还有更惊人的呢!”
书店关门另起炉灶开餐馆 1988年出生的刘海明老家青州,2009年毕业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曾从事过一年的计算机工作,是个货真价实的“理科男”。 刘海明喜欢读书,更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2010年底,他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几经波折,“物质书店”正式开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受网络购物冲击,实体书店并不好做。他也想出很多办法维持经营,开淘宝店、提供同城图书免费递送及图书租借送书上门、出售独立明信片和书签、在店内组织小型活动,同时他还边学习边研制、销售甜品和咖啡。 2013年6月,书店终是没有逃脱关门的命运,但在这期间,刘海明积累了不少开店经验,同时还激发了做甜品的兴趣,而且他发现自己在厨艺方面颇具天赋,吃货优势彰显出巨大潜力。 之后,刘海明曾去一家甜品店工作过一段时间,本来就会吃、爱吃的他很是得心应手,厨艺不知不觉中大大长进,嘴自然也越来越挑剔,甚至把一帮朋友都惯坏了,东西要好吃,要吃得健康,吃得舒心。朋友们都觉得他做东西好吃,建议他开饭店。 开饭店?开什么样的饭店?主要卖什么?面条、卤肉饭、各种小吃,都不成问题,简单易做投资也低。刘海明做过考察,2014年初,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重庆小面”那期的播出,一夜之间,陕西派、重庆派等各个派系的各种面馆风起云涌,潍坊也不例外。刘海明就想,无论哪个派系的东西,都很容易被别人抄袭和复制,自己要做,就做有特色的东西。他的想法是,每一道菜、每一碗面,都要自己尝试、改良多次再正式推出,一样的菜名,要做出不一样的口感。对于店面的风格、模式,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开一家家庭式餐馆,尽最大努力消除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隔阂,并且尽可能做到“点啥做啥”。 “我就想让我的客人都像回到家一样,我们就是一家人,想吃点什么我就给做点什么。咱们在家吃饭不就是老妈老婆问中午想吃啥,然后就做啥嘛。”刘海明说,只要是能买得到的食材,他都会尽力满足客人。
开业已俩月日销30多碗面 主意已定,立马行动。有了开书店的经验,刘海明做起来挺顺利,连选房子都找到了他最梦寐以求的带着小院的平房,那样夏天可以烧烤纳凉,冬天可以火锅赏雪。装修是他喜欢的日式风格,简单温馨,更像个家;招牌是练书法的好友题的字。更重要的是,所有食材都是新鲜、有品质的,比如炒菜的酱油必须是致美斋的,“典型的处女座臭毛病,事儿妈。”刘海明自嘲。但他坚持入口的东西,只要自己能做的就绝不上超市买,料有最好的就用最好的,尽量把所有添加剂排除在外,人们出来吃东西不就图个健康干净嘛。 就在记者采访时,两个姑娘开门而入,点了两份糟椒面和一份卤肉饭。“吃上瘾了,昨儿刚找过来。”一个姑娘说。 试营业一个月、开业一个多月,如今的怪物食堂有了自己的一批粉丝,慕名而来者也几乎每天都有,名气和影响力正逐渐增大。根据客人的预订情况,刘海明每天上午去各大超市、市场采购,准备食材,中午正常营业;下午也是在店里度过的,该卤的卤该炖的炖,招待晚上到来的一群吃货;当然,还要抽出空来实验、研发新菜品。“每天能卖出30多碗吧,上个月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挺好的。”刘海明说,虽然离目标还远,但目前他挺知足的。 婉拒他人投资 计划再开分店 目前刘海明最顾虑的是店铺面积小,只有他一个厨师,容不下更多顾客,也怕让顾客等。“千万不能伤了顾客的心,如果一次觉得不好,下次就不来了。”刘海明告诉记者,还有些顾客觉得他的定价偏低,担心利润低了会影响店面运转,“价格适中,顾客认可你的性价比,店铺就能活下去。”目前,刘海明没有提价的打算。 刘海明说,最近常有一些公司找到他,认为他的经营模式不错想要投资,但被他一一婉拒。一是因为对于自己苦心经营的小店,他不舍得分享出去;二是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还没有达到可以让人给投资的水平,这种经营模式本不稳固,掺杂太多外来因素只怕毁了根基。“我想做自己的品牌,未来五年我会成立一家餐饮公司,开上三五家分店,有一个统一的配货公司,确保食材质量。”刘海明信心十足地说,这是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想我一定会实现的!” 文/图 本报记者 石风华 齐英华
导师点评 创业的“特色教科书” 张明伟 看到刘海明的创业经历,很为这个年轻人的执著感动。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能够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的太少了。看到这个小伙子一直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从开书店到开餐馆,到现在为止不能说很成功,但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原始积累。 民以食为天。贴近市场的小餐饮一直是不太被重视的民生产业,如何做出特色、做成精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刘海明的尝试经历犹如一本特色教科书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迪。刘海明提到了未来五年内的一些发展规划,建议从现在开始在积累的同时多思考一下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思路,形成加盟连锁产业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和中央厨房的支持,这一点可提前着手准备筹划。 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是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在最清贫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我们也预祝刘海明能够早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饮食空间。 (张明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