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今日关注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韩国整形业饱受诟病,社交网络广告成监管死角,医生动刀门槛低 一则“中国女性在韩整形突陷脑死亡”的新闻,让本就不低调的韩国整形业,在国人眼中又多了一些“惊悚”的成分。从海外赴韩整形,在韩媒中已经有专门的名字——远征整容。在推动整形业发展的同时,韩国官方监管是否跟上趟?到底有哪些方面不足,使得整形失败案例与日俱增?记者梳理发现,4大漏洞暴露出韩国整形业制度的不完善。
韩国整形缺监管 韩国《世界日报》新闻网就称,由于整形业每年为韩国带来高达上亿美元的创收,韩国政府已将美容整形业当做一种产业来运作。 不过,巨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报道称,在首尔,不仅是地铁站和公交站,就连电车内及公交车的车身后部等处,都贴满各种整形广告。这些广告不是术前术后的照片对比,就是有名的外科医生介绍。 现在,社会舆论常常对于韩国整形医院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促销活动产生忧虑。特别是当下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宣传,但韩国还没有就相关内容设立法案,可以说,社交网络广告已成为广告管理的死角。 实际上,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搜索“整形医院”等关键词,很难找到对术后副作用进行说明的医院,部分医院甚至会借助名人进行宣传,让消费者产生错觉。另外,在网上标记整容前后的效果图,也很难找到日期。事实上,这些行为均违反了户外广告的相关规定。 报道直指,之所以这些非法广告可以在社交网络泛滥,医疗广告事前审议制度存在漏洞是主因。据调查显示,30.4%的受访者会受社交网络广告的影响选择整形医院,其所占比重相当之大。 韩国《青年医生》杂志援引韩国医疗界相关人士的话称,韩国应该制定相关制度,要求社交网络上的整形广告标明副作用,以防止虚假广告的蔓延。政府还应该将网络和社交网络整容广告列入需审查的范围中,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 没有资格也执刀 韩国《仁川新闻》披露,截至2009年,韩国共有729家整形外科医院,专科医生1242名。不过,挂了整形医院牌子的非专科医生却多达3000人。还有一种说法是,韩国整形业内的医生大约有10万人,但其中具备相关资质的仅有2000人左右。 整容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是医科大学毕业,不管谁都可以打着“美容整形”的招牌,像专门的整形医生一样做手术。荒唐的是,由于整形外科太“肥”,连妇产科的医生、牙科医生、内科医生,甚至护士和根本没有外科医学知识的人也拿起了手术刀。正是由于入行标准太低,没有资格证的一般医生也同时从事整形,结果造成了难以计数的医疗事故。 大韩美容外科学会称,根据《医疗法》等相关规定,非专业医生也可以从事美容整形外科。
机构缺急救设备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称,如今,由于整形手术突发意外,没能及时施救而引起的致死医疗事故频频发生。 去年一个全身麻醉的年轻女性,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动脉破裂造成大出血而进入休克状态,但因医院没有止血设备而导致该名女性丧命。 Kormedi新闻网站称,随着整形外科医院的增加,竞争激烈展开,医院不设专业麻醉医生也是整形事故多发原因之一。另外,在整形外科医院几乎没有急诊医疗设备。 韩国国会议员曾提交调查数据显示,在韩国所有整形外科医院中,高达76.9%的医院没有除颤器等急救医疗设备。 在韩国连最基本应急医疗设施都不具备的小规模整形医院很多。而面对突发的医疗事故,很多整形医院只能将患者送往附近的大型医院救治,而自己的整容医院内,连基本的止血设备或者心脏复苏器都没有。 整容中介乱象多 韩国媒体曾以“来韩国整容的中国人,听到价格后大吃一惊”为题发表文章称,部分整形医院看上中国游客的钱包,其整形费用是韩国人的两三倍。此外,许多医院还告诉前来咨询的韩国人熟客有优惠价,但这样的信息却不告诉中国人。 韩国媒体披露称,韩国整形外科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如非法中介人要求过高手续费;“影子医生”代理手术,就是由不知名医生代理知名医生。这些与整容医疗事故频发直接相关。 报道称,韩国警察局曾在2013年针对国内整形界乱纪现象进行过大规模的整顿。比如,为了避免整形费用虚高,政府和世界医疗观光协会建议国外“求美者”整形费用不得超过韩国国内求美者的30%,而高出国内“求美者”的部分包含中介营销费用、“求美者”雇请的导游费、翻译费和中介收益。但行业中的乱纪现象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广泛改善。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