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今日关注 |
第03版
今日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求职者在潍坊市人力资源市场查看招聘信息。
◥城区一家餐馆贴出员工招聘启事。 |
|

|
|
员工提前回家准备过年,城区不少餐馆陷入用工荒 春节临近,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这让不少餐饮店慌了手脚。2月5日,记者走访城区一些餐饮店发现,为应对春节前用工荒及为年后储备员工,不少餐饮店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待遇等条件来“招兵买马”。记者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不少学生或者为了早点回家过年,或者为了学车、聚会,不再充当“替补队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餐饮店的招聘难度。 提工钱也招不到人 快过年了,但潍城区向阳路与人民街交叉口附近一家餐馆的店主王先生却高兴不起来。原来,他的店里共有六名服务员,但其中三人已回老家准备过年,店里根本忙不过来。王先生准备在春节前紧急招聘几名临时工,但招聘广告贴出去后,始终也不见有人来应聘。 “这两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餐饮行业不太好干。”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维持餐馆正常运营,他最近几天不断到潍坊市人力资源市场上招聘员工,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我已经提高了工资待遇,而且还承诺工资日结,绝不会拖欠工资,可还是招不到人。”王先生说。 随后,记者在福寿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以南看到,很多餐饮店都贴出了招聘公告。“正常情况下,春节前半个月,是餐饮行业的旺季,但一些员工提前回家,一部分员工选择辞职,便使得人手很紧张。”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刘建龙说,他店里的服务员大多是菏泽、德州等地的外来人口,由于这些外地员工急着回家准备过年,导致店里人手短缺。 有些学子不打工了 每到年底,因为是学校放假时间,为了充实寒假生活,一些学生会选择到餐饮店打工,也成了餐饮行业一般员工的“替补”。但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不少学生春节前忙着聚会、学车,不再到饭店去打工。 “去年春节前,我就在酒店打过工,直到腊月廿八才回到家,父母很不高兴。”潍坊医学院大二学生小刘说,他老家在河北,一般半年才回一次家。“今年寒假放假前,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早点回家。”小刘说。 在往年,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小张放假回到潍坊老家,都会找个饭店打工,一方面为了勤工俭学,另一方面也为了体验生活。“本来春节前还想去打工,但是父母去驾校给报了名学车,我打算这个寒假把科目一和科目二考出来。”小张告诉记者,现在已经上大三了,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他的很多同学要么准备考研,要么找单位实习,都在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很少有去饭店打工的了。“再说了,春节前这段时间比较短,赚不了多少钱,如果碰上不给发工资的饭店,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小张表示。 为春节后储备员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有一些餐饮店春节前留住了员工,但仍然贴出了招聘信息,准备为年后储备员工。多家饭店的负责人表示,每到年末,很多餐饮店会给员工提高待遇,尽力留住他们,但是到了年后,一些员工可能会找其他工作,就会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 在福寿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以南,一家川菜馆门上贴着一张招聘启事。记者在上面看到,服务员招聘数名,工资2300元-3000元;前厅经理和厨师各招一名,工资面议。餐馆的严经理告诉记者,店里春节期间休息不营业,这是为春节后储备员工。 何先生是北宫西街与永安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饭店的厨师长,他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也招收服务员,虽然现在饭店里服务人员够用,可春节后可能就会有人离职。” 5日上午,记者在潍坊市人力资源市场看到,不少餐饮企业已经贴出了招聘信息。一些求职者正在查看,打算为来年找一份工作。潍坊市人力资源市场市场科刘科长表示,为了给春节后储备员工,不少餐饮企业早就开始了招聘。 经营转型是出路 业内人士认为,受厉行节约的社会大环境影响,餐饮行业面临着成本上涨和营业额下降的双重压力。此外,餐饮行业员工流动性大,年初、年末经常会出现用工荒,更加大了餐饮企业的经营难度。 潍坊市饭店和烹饪协会一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餐饮行业员工工资不断上涨,人工成本占据了所有成本的50%以上。受此影响,多数餐饮店的营业额出现下降趋势。要想在市场上赢得先机,必须提供多样化服务尽快转型,否则就会被挤出这个行业。 记者走访发现,为了增加营业额,城区不少饭店推出了网上订餐、提供外卖等服务。 临近中午,记者在福寿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附近一家“排骨米饭”店里看到,店主周先生正和一名服务员忙着招呼店里的客人,不时还要忙着处理网上订餐的订单。“如果再多一名服务员,肯定就不用这么忙了。”周先生说,但现在用工太贵了,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月工资就要2000多元。考虑到餐馆的经营成本,他也就打消了招工的念头。 ◎相关新闻 劳务市场挺热闹 想打零工活太少 2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玉清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劳务市场。这里每天都有大批劳务人员聚集,其中大部分人从事建筑、装修等职业。记者刚走上前去,很多劳务人员便围上来询问有没有零活。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人大部分来自外地,因为时下是建筑、装修行业的淡季,他们接到的活也越来越少。 “要搁往年,我早就回辽宁老家了,可今年天气比较暖和,本想在这里多干点活,但却接不到活。”正在等待雇主的张华涛说,他已经五天没有接到活了,没有活干就没有收入。“冬天是建筑行业的‘寒冬’,几天等不到一个活很正常,只能吃老本。”张华涛说。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十几名打工者,他们表示,到企业打工不自由,赚钱也不如这样多,因此,他们宁愿在这里等零工。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本报见习记者 张帆 实习生刘雪莹 李之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