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记者从潍坊市救助管理站获悉,目前有13名滞留人员找不到家,其中有聋哑人,也有智障人员。有的滞留人员虽然说出家庭地址,但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查询却发现无此人。快过年了,希望滞留人员的家属看到本报报道后,能及时联系市救助站,将亲人接回家过个团圆年。
智障小伙经过一年治疗,如今已经能干活了 当天上午10时,记者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奎文区某代养机构,13名滞留人员都被很好地安置在这里。记者在该代养机构的宿舍楼内看到,一名小伙子戴着口罩正在帮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从外表上看出该小伙是一名精神智障者。 该小伙表示,他姓吴,今年28岁,来自大连,家里还有妈妈,聊着聊着他说话开始变得语无伦次,一会儿自己笑了起来。 “这个小伙子是去年1月份我们接到市民的举报后,把他带回市救助站的。当时他在潍坊学院北门附近活动,经常做各种怪异的动作吓唬小孩。去年1月15日,我们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今年1月16日病情得到了控制,我们把他送到了这里,他现在的情况很稳定,经常帮工作人员干活。”市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员说。 等这名小伙子平静下来后,记者问他想不想回家,他点了点头。当被问及想不想妈妈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不停地点头。 老太太滞留时间最长,左手腕戴着蓝色镯子 在该代养机构内有一名身高1.5米左右、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非常热情,拉着记者的手,让记者坐到床上。她笑呵呵地说话,但是说的什么却听不清,她的左手腕上戴着一只蓝色的“翡翠”镯子,衣着很干净,只是精神有些问题。 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位老人是2013年6月份他们在潍州路上巡查时发现的,将她带回了市救助站,后来又将其安置在了这里,是滞留时间最长的。老人说话不清楚,她说自己叫于琴(音),一会儿说自己是昌乐(音)的,一会儿又说是于河(音)的。“我们通过和老人接触,她不停地说昌乐(音)和于河(音)这两个地名,我们曾给昌乐县和潍城区于河街道相关部门发去公函,请求协助调查,但没找到与她有关的信息。”工作人员说。 记者问老人有没有儿女,老人说有。当记者问有几个儿女时,她不停地变换右手指头的数。老人和记者说话时,总是不愿记者碰她的镯子,可能镯子对老人来说非常珍贵。 女子从聊城乘车来潍,身上有现金还有手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一名妇女年龄在50多岁,无论别人怎么跟她说话,她就是笑呵呵地默不作声。 “去年6月份,潍坊汽车总站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打电话,说有一名妇女在候车厅不走了,我们便赶去将她带回了市救助站。她身上有现金,还带着手机,可是没有手机卡。我们发现她有一张从聊城到潍坊的汽车票,我们请潍坊汽车总站帮忙联系聊城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对方根据乘车时间,调看监控录像发现,这名妇女确实是从聊城乘汽车来的潍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将该妇女的照片发给了聊城相关部门,聊城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但是没有查到该妇女的信息。 无论记者怎么向该妇女问问题,她就是只笑不答。工作人员表示,该妇女有时自言自语,不吵不闹,但就是不愿跟人交流。 很多滞留者没有信息,家属可以打电话咨询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还有一位老人表示自己叫张家本,家是安徽省庐江县长冈乡,但是他们把老人的照片传给庐江县救助部门时,对方表示查无此人。“其他的滞留人员有聋哑人,还有很多智障人士,无论怎么交流,都问不出信息来。”工作人员说,如果有市民认识这些滞留人员或是滞留人员的家属看到报道后,可拨打电话8232335联系。 眼下是冬季,如果市民发现乞讨流浪人员,可以拨打110或救助热线8232335。“市民为乞讨流浪者献爱心是好事,由于乞讨流浪者情况复杂,希望市民不要单独护送乞讨流浪者到市救助站。我们遇到特殊的救助情况也需要警方帮助,所以希望市民先拨打电话反映情况,我们24小时都有值班人员。”市救助站一位工作人员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来臣通讯员 樊东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