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建霞 小时候在娘家,每到春节,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豌豆黄豆包了。豌豆做成的豆包,颜色干净淡黄,看上去很舒服,让人特别有食欲。一咬开豆包薄薄的面皮,沙蓉的豌豆紧紧依偎着,又独立分散着,不会黏在一起,入口干爽、绵面、甜沙,唇齿之间,散发着豌豆特有的清香。 豌豆的收获期一般在六月初,娘和嫂子还有姐姐们上工下工的间隙里会绕路去趟豌豆地,把成熟变黄的豌豆荚采摘回家,晒在席子上,不久,豆荚就裂开了,圆滚滚的,可爱极了。晒干的豌豆颜色浅黄,豆粒饱满。娘把它们装进口袋收藏进仓囤,等着腊月的到来。 忙完了秋,嫂子和娘用小车推着豆子去村里的碾棚,用石碾破开豌豆,收拾干净后,重新装袋放回仓囤。 到了年根,嫂子会习惯性地问一声:“娘,咱包豆包吧”。娘答应着。麻利的嫂子早就从仓囤里把破好的豌豆粒拿出来,用盆泡上了。一晚上,豌豆就泡透了。锅里早就放好了蒸屉,上面摆好一层白皙的玉米皮,娘把泡好的豌豆倒在玉米皮上,再浇一遍水,就开始烧锅底了。先是旺旺的大火,再是细细的小火,一会儿就开始有淡淡的甜香在院子里飘荡。 娘说,馋猫鼻子长。很快,在院子里玩耍的我,嗅到了豌豆的甜香,就像听到了娘的召唤,迅速跑进屋里等着娘掀开锅盖那一刻。洁白的玉米皮衬托着一锅黄澄澄的豌豆,再加上空气里散发的香气,大有金玉满堂的喜气。 娘懂我的心思,会先给我和侄子每人盛一碗,撒上白糖,看我们狼吞虎咽地吃一碗解解馋。再把蒸好的豌豆盛到盆子里,拌上白砂糖,端到院子里放凉。那边嫂子早已发好面,开始擀面皮了。 蒸好的豌豆凉透了,娘和嫂子开始包豆包。出锅后的豆包,外皮白白的,内里金黄。咬一口,甜香扑鼻,又软又不粘牙齿,惹人喜欢,新出锅的豌豆包,我会一口气吃得肚儿和豌豆粒那么圆…… 现在,娘做不动了,嫂子一个人忙活。做的豌豆黄豆包,自己吃得少,分得多。 如今,因为产量低,豌豆种植少,市面上没有卖这种豌豆做的豆包,亲戚们吃着稀罕,每年都排号等着要,嫂子蒸的豌豆包有些分不过来了。 可是,每年,我依然是吃到豌豆包最多的那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