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秉忠对好学之人倾尽心力。丁忧期间,许多读书人慕名而来,赵秉忠专置一房,作为教习之所。三年来学者不下百人,他们的学习食馔费用全由赵秉忠承担。回朝复职后,赵秉忠担任礼部会试同考官,更是尽心尽力,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少年才俊。
丁忧期广收学子 食馔费不求偿还 据曹贞儒所著《云门辑旧》记载:赵秉忠考中状元后不久,其父赵禧就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去世。按礼制,赵秉忠须丁忧三年。读书之人十分崇拜赵秉忠的学识才华,登门求教者众多。赵秉忠对众多求学者开门纳入,热情接待。他命家人腾置房屋,打扫干净,准备食宿用具,还专门置一堂房,作为教习之所。只要真心求学,他都纳之不拒,倾其所知。赵秉忠认真诚心教传学识,并训诫他们立德修身,德学并举。 在他丁忧的三年中,到赵府求学者不下百人。对诸位学子的求学热情,“赵老(指赵秉忠)之阅文亦尽足以服之。”在这些求学者中,有乐安(今广饶)的蒋澹,诸城的徐汝宜,淄川的韩宏宇,新城(今桓台)的王季木,颜神镇的孙显东,青州的冯于平,而余(曹贞儒)亦列其中。三年里赵秉忠不光教他们学识,而且一切学习食馔费用皆提供,也不要求学者日后偿还。据统计,赵秉忠的门人中有一人中状元,两名榜眼,一名探花,其余在馆阁之选者有数十人之多。
多次向皇帝谏言 恢复建文帝帝号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丁忧期满的赵秉忠回朝复职,继续在翰林院任职。这一年,皇帝第一次下诏封赠赵秉忠,追赠其父赵禧为翰林院修撰。后来,随着赵秉忠仕途的不断升高,万历皇帝对赵禧的追赠也不断增加,直至礼部侍郎。万历皇帝还封赵秉忠嫡母程氏为安人,生母王氏为太安人,封赵秉忠之妻张氏为安人。这份皇封纵290厘米,横182厘米,四周均饰有金色的二龙戏珠纹,在宝蓝色锦缎上用金字书写而成,盖有“敕命之宝”玺。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在青州市博物馆保存。 一次,万历皇帝命赵秉忠与另一名官员进献开国以来的皇帝实录档案,发现独缺建文皇帝的实录,便问怎么回事。赵秉忠回答说,不是缺着,是因为建文皇帝不能与其他先帝相比,所以不敢进呈。万历皇帝便不再查看建文帝的实录。赵秉忠趁机上奏,说建文帝在位虽然只有四年,但宽厚仁慈,请当今皇帝恢复建文帝的帝号和庙号。万历皇帝沉思良久后说:“事已久,不便更易。”赵秉忠继续劝说:“过去高祖皇帝(朱元璋)因胡惟庸、蓝田的狱案罢黜了许多功臣世袭的勋爵,至嘉靖朝才给予恢复。决定国家大事应当看该不该办,而不应该只考虑时间的长短。”后来,大臣顾锡畴又将赵秉忠的这些话再次讲给皇帝听,万历皇帝终于采纳建议而给建文帝恢复了帝号。
出任江南主考官,选拔国家栋梁之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受朝廷重托,赵秉忠出任江南主考官,典试江南。他以考选国家栋梁之才为己任,彻除营私舞弊,选拨有德有才之人,发现并保荐了高阳孙承宗等一大批少年才俊。赵秉忠结合朝廷时政严谨确定试目,认真选定考试日期、场次,注疏标准,考卷数字。赵秉忠还会请江南各行省,尽保学子如考。他和各考官一起尽司其职,严密组织考试,“一切规矩而行”,尤以严肃考试纪律,严格阅卷规制,“彻除营私舞弊”。据《青州明诗抄》记载,赵秉忠在这次主考期间,一次巡房阅卷,见一卷,他判断为乡举同年王象春之卷,但此卷文笔一般,既无过人之立意,且有瑕疵,故摒弃私情而不取。这位王象春,赵秉忠是很熟悉的。他是桓台县新城镇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族长兄王象贲曾任过广西司员外郎,乃大义之士。王象贲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去世,家人仰慕赵秉忠之名,求其为王象贲撰写墓志铭。赵秉忠念其情其义,着力为之撰写了1500余字的墓志铭。今见王象春试卷,虽也触景生情,但仍是秉公处置。而对确有才华之试卷,他则惜之如命,再三审阅,决意录用。 这次成功的江南乡试使得诸如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等精英崭露头角。他们或介直、或忠节,而且都是德才超群,后来都成了一代名臣。 由于学品突出,赵秉忠很快升迁为侍读学士,担负为皇帝讲解经学的任务。 ◎相关链接 周顺昌 《明史·周顺昌传》记载,周顺昌,字景文,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周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在担任福州推官时,就敢于逮捕税监高寀(cǎi)的爪牙问罪,轰动一时,被提拔为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任文选员外郎,署选事。在任期间,坚决杜绝请客送礼,压制和打击那些侥幸得利的人,使自己始终保持洁身自好的情操,不久便辞官归家。 巡抚周起元因为得罪大宦官魏忠贤而被削籍,周顺昌便写文章称颂周起元,并在文中斥责魏忠贤,一点也不避讳。当杨涟弹劾魏忠贤时,魏大中也上疏弹劾魏忠贤,魏忠贤闻讯大怒,矫旨将弹劾者逮捕。押解魏大中的刑车途经苏州吴门时,辞官在家的周顺昌为魏大中饯行,并与魏大中同起同卧长达三天,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并叫着魏忠贤的名字,骂不绝口。押解旗尉回到京城,汇报给魏忠贤。魏忠贤便指使自己的干儿子倪文焕弹劾周顺昌与罪人通婚,并诬陷周顺昌接受魏大中的赃贿。随后,魏忠贤派人到苏州逮捕周顺昌。 当乡亲们听说要来逮捕周顺昌时,都非常愤怒,纷纷为周顺昌喊冤,以致于将道路都堵塞了。 以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人面见巡抚和巡按御史,请求他们将群众对周顺昌的这份爱戴之情转奏给朝廷。拿着逮捕令的旗尉则厉声大骂:“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并用手狠狠地将枷锁摔在地上。看到缇骑们如此嚣张,聚集的群众更加愤怒,不知谁喊了一声:“打!”大家蜂拥而上,势如山崩。逮人的旗尉吓得抱头鼠窜,四散逃命,众人纵横殴击,当场击毙一名旗尉,其余的都被打成重伤,爬墙逃命。见此状况,巡抚和巡按御史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为保护群众的安全,周顺昌自愿回京受审。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为了保护大家,挺身投案。五人临刑时,慷慨地对知府说:“我们是出于义气,并不是造反作乱的人。”连监斩官都被感动得流涕满面。苏州人深感五人的义气,将五人合葬在虎丘山旁,并为之立碑,上刻“五人之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