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新闻·重点 |
第03版
年的味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墙体内部建“办公楼”,餐厅、排练场一应俱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下属的几个部门,低调搬进城墙办公半年有余。新的办公地点位于朝阳门,南侧夯土内被掏出一个可以容纳百余人同时办公的四层空间,各种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用“别有洞天”这个词形容也毫不夸张。对此,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报道所指部位为文物是失实的,此部分为城墙连接工程而非文物本体。
调查 景区管委会“藏身”古城墙墙体 城墙景区管委会这处位于朝阳门的办公地点,门口没有悬挂任何标示牌匾,异常低调地“藏身”于古城墙墙体之中。 一层面积不大,其中一半面积都被大厅占据。另有几间办公室,分别为退休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办公室,景区管理中心主任办公室。二层为餐厅,面积和一楼相当。 三层的面积最大,两条南北走向的走廊,划分出大体的框架——走廊中间布局着一大一小两间会议室,以及两处共计可容纳50余人的公共办公区。而走廊东西两侧,则被分割出多间小型办公室。同时还对称布局有一处公共休息区和一处公共办公区,休息区的装饰品还没有摆齐,而办公区很多座位目前还没有主人。 根据门牌显示,这一层所有区域属于设施管理办公室、安全管理办公室、绿化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办公室和经营管理办公室。根据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官方网站显示,这些办公室属于管委会下设管理机构,承担着维护景区日常运转的各项工作。 三层往上,通过铁门便可登临城墙。而地下一层,则是一处专业排练场所。除此之外,紧邻这处办公点的环城公园,则专门划了20个车位,专供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停放车辆。 为了躲开朝阳门中间门洞弧度最大的位置,设计者在三层中部位置抬高了地面,并通过设置楼梯和栏杆,让两条走廊在这里呈现出拱桥的样态。
文物局 未收到相关申请 西安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规定,在西安城墙这样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必须经政府批准,并征得国务院文物部门同意。”但当记者将情况反映给陕西省文物局时,文物保护处负责人表示,从没有收到相关的申请,对此情况也并不知情。 记者发现,这已经不是城墙景区管委会第一次不履行报批手续了。 2012年南门瓮城墙体被“掏”出一家咖啡店。2010年,占据朝阳门多年的西安市建委下属部门被要求搬出城墙。朝阳门内的空间本应被回填恢复原貌,但这里却迎来了新的“主人”。
回应 景区管委会称城墙连接工程非文物 9日晚,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回应《西安城墙体内被掏建“办公楼”餐厅排练场一应俱全》一事,回应如下: 1.报道说墙内掏空建办公楼失实。事实是,该连接工程的内部空间属于预先设计的可使用空间; 2.报道所指部位为文物是失实的,此部分为城墙连接工程而非文物本体; 3.报道说连接工程破坏了城墙的完整性没有依据。事实是,该连接工程是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城墙修复工程的一部分; 4.报道说连接工程(包括预留办公设施)未经文物部门批准也是不实的。该连接工程当年是履行了文物、规划等部门的审批手续后实施的。 回应称,报道所指部位为朝阳门,位于西安市东五路与东城墙相交地带。解放前此处无城门,为长达百余米的豁口。1993年,新建了朝阳门连接段建筑,为框架钢混结构,外立面与城墙风貌保持一致,内部预留了使用空间,总建筑面积10523.75平方米。 按照城墙景区管委会安全管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的说法,2013年,城墙管委会接收了该办公区域。内部结构因年久失修出现漏雨、设施损坏、线路老化等问题,遂对其进行了修缮,未对原建筑结构作任何改动。历时近7个月的装修,没改变原貌,没改变原空间结构,还解决了漏雨等影响城墙本体安全的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