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年的味道

第03版
年的味道
 
标题导航
临朐残疾小伙辛学龙结婚了
2015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残疾小伙辛学龙结婚了
  ▲辛学龙与杨小红的婚礼现场。◥辛学龙与杨小红喝交杯酒。



经本报报道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收获事业和爱情,希望回馈社会
  2月2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婚礼在临朐县华海大酒店举行。本报持续关注的临朐残疾小伙辛学龙,在亲朋好友们的注视下,与新娘杨小红喜结良缘。从11个月大就脊柱变形,到13次被拒高中门外,再到如今拥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并找到一生的幸福,辛学龙说,非常感谢《潍坊晚报》对他的关怀,也希望在自己的大喜之日借《潍坊晚报》这个平台,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现场 众亲友祝福新人
  2月24日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临朐县,参加辛学龙与杨小红的婚礼。在婚礼现场,记者看到来参加婚礼的人非常多,宴会厅的舞台上有三个用蜡烛摆成的心形图案,舞台前方的大屏幕上正不断播放着新郎辛学龙求婚的视频录像。
  上午11时30分,婚礼正式开始,辛学龙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手拄双拐与新娘杨小红缓缓走来。尽管辛学龙行动有些不便,但还是将杨小红带上舞台,浪漫的举动引得台下亲朋好友们阵阵喝彩。婚礼是从一段求婚录像开始的,只见画面中的辛学龙坐在地板上,面前用红蜡烛摆成“I love you 小红”的字样,后面墙壁上挂有“嫁给我吧”的求婚横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辛学龙用拐杖当麦克风,演唱了一首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唱完后,辛学龙大声说道“小红,嫁给我吧!”此时的杨小红激动万分,快步跑到辛学龙身边,两人紧紧相拥。看到这里,全场的亲朋好友都起立鼓掌祝福这对新人。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爱情就是不顾一切地为对方付出所有,甚至是生命。在交往的过程中,辛学龙的真诚、淳朴、自信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坚信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婚礼结束后,今年28岁的新娘杨小红对记者说,辛学龙的优秀和真诚付出深深打动了她,她要嫁给辛学龙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
  在婚礼的过程中,辛学龙的母亲王桂娥一直眼含热泪,非常激动。“这么多年来,这孩子的婚姻大事是我最大的心病,将心比心,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啊?今天看到他结婚,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看着饱经病痛折磨的儿子终于大婚,王桂娥再一次流下喜悦的泪水。
朋友 凭借一股韧劲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过去我们家里条件不好,加上他有残疾,想上学非常困难。多亏《潍坊晚报》的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才知道我家的难处,他才能完成学业。”王桂娥拉着记者的手,表示非常感谢《潍坊晚报》多年来的关心与帮助。
  记者注意到,当天婚礼的请柬和喜糖礼盒上都印有“辛杨联姻”、“我们结婚啦”等字样,还印有辛学龙与杨小红的婚纱照。经过多方询问得知,这些都是辛学龙自己设计的。“她能嫁给我,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辛学龙说,他亲手设计请柬和礼盒是想给杨小红一个完美的婚礼。
  记者了解到,2010年高中毕业后,辛学龙到一家工厂工作,后来辞职到一家复印店打工,期间学会了平面设计。“凭着自身的努力,辛学龙去年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现场一位参加婚礼的宾客告诉记者,辛学龙的工作室叫“心始设计工作室”,当时问他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他说是为了放下病痛,重新出发。“现在学龙在我们临朐的设计行业非常出名。”这位宾客说。
  今年52岁,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程永新对记者说,辛学龙不仅亲手设计了婚礼的请柬,婚礼也是他一手筹备的。“就连捧花,现场的装饰等细节他都亲自布置,今天婚礼的现场效果让我们几个朋友大吃一惊,小辛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真的不容易。”程永新表示,他和辛学龙是8年前认识的,两人曾参加过潍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这孩子踏实、肯吃苦,有一股子常人没有的韧劲,一个残疾人谋生不容易,可这孩子就硬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平时遇到困难也从来没有向我们抱怨过,真是好样的。”说起辛学龙,程永新和几个朋友都竖起大拇指。

感恩 要当“风筝”帮人
  辛学龙对记者说,他11个月大的时候发了一次烧,从那时候开始,厄运就降临到他头上。腰部以上可以正常活动的他,下肢却开始不断萎缩,直到不能站立,后来被医院诊断为脊柱变形。虽然家人四处求医,但病却始终没有治好,从小到大辛学龙都只能用小椅子当扶手走路。
  2007年,本报先后多次报道了辛学龙因身体不便,而13次被拒高中门外的事情。多年来,本报也始终高度关注着辛学龙的生活和成长。回想起当年《潍坊晚报》记者第一次走进家门时的情景,辛学龙说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当时晚报的记者来到我们家,跟我进行了很多次亲切的交谈,那时我甚至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辛学龙对记者说,通过晚报的报道,他如愿进入高中读书,之后还一直跟晚报的记者们保持着书信联系,这些书信他还一直保存着。“那些鼓励的话深深影响着我,如果不是当初记者们的鼓励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了。”辛学龙激动地对记者说。
  辛学龙还表示,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潍坊晚报》的忠实读者。近期《潍坊晚报》持续报道的“风筝之爱”活动更是让他深受感动。“众多普通人的爱温暖着这座城市,这样的爱,我真的感同身受。”辛学龙说,借他大喜之日,万分感谢《潍坊晚报》多年来的关怀和指引。同时也希望能够借这个平台,向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些好心人,送去他们小两口衷心的祝福。
  “就给大家拜个晚年吧,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如果有需要,我也一定会像‘风筝’一样,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辛学龙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身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