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今日关注

第04版
2015潍坊两会
 
标题导航
盼啊盼,咱终于戴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2015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盼啊盼,咱终于戴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志愿者给环卫工人送上热水。本报记者 张驰
  高宏伟正在清理小广告。



表彰大会昨日在京隆重召开,我市多个村镇和单位同获荣誉称号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中央文明委隆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潍坊市以地级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刘奇葆、栗战书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市委书记杜昌文参加会见和表彰大会。
  十年磨一剑,今朝铸辉煌。自2005年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总要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的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环境秩序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同感、责任感日渐增强,文明的种子在全市各个角落落地生根,经过全市上下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今朝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张最具含金量的国家级“城市名片”。
  表彰大会后,杜昌文、初宝杰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记者座谈,共享喜悦,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潍坊各项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简要介绍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杜昌文表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全市920万市民的一份荣耀,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但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潍坊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新布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标准新要求,引领全市各项工作,无愧于“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称号。
  据悉,在此次表彰大会上,我市同时还荣获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昌乐县庵上胡村、潍坊经济开发区前阙庄村、昌邑市柳疃镇等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潍坊烟草有限公司、高新区国家税务局等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寿光市、昌邑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 (记者 齐英华)
全民创城
从部门到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推动形成全民创建热潮,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创城氛围。城区的大街小巷、各社区、办事大厅、公共场所,不同身份、不同职务的市民各尽其责,为创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创城主阵地的奎文、潍城、坊子、寒亭、高新,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全力以赴打响创建攻坚战。高新区坚持抓细、抓实、抓长,采取“不间断、地毯式,横查主街主路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竖查各类重要站点和关键部位”的形式,建立问题销号制度,逐一整改提高,成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样板。奎文区以街道辖区为重点,成立联合执法队伍,着力解决在整治市容环境方面因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执法手段、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老大难”问题。潍城区采取条块结合抓整治、联合执法抓整治、全员参与抓整治的方式,全面打响综合整治、全域整改攻坚战,取得较好成效。坊子区实行日调度制度,每天对整治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和销号,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寒亭区实行文明城市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公示和进度考评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量化,形成了区、街道(部门)、社区、居民“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滨海区、综合保税区、经济区、峡山区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
  市直有关部门和窗口单位立足岗位实际,结合部门特点,在服务市民、奉献创建中走在前面。街办、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在辖区内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机制,同时,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大家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志愿服务
小小志愿者走进小区清扫卫生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以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为载体,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我市重视抓社区志愿服务,在全市社区推广“小社区、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以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形式,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如今,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市城市文明一景,在这次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供服务60余万人次。
  2014年8月份,高新区健康东街社区志愿者队伍里的小小队员们来到联运家园,清扫小区卫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主动帮助老人提菜篮……暑假期间,健康东街社区沿袭传统,组织辖区内学生志愿者们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我为创城作贡献”系列活动,号召社区的小志愿者到多个小区清理垃圾杂物,劝导不文明行为。小小志愿者们为小区环境美化和文明风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请您推着自行车通过人行横道”、“请您不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2014年12月底,城区福寿东街各路口,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在轻声地提醒着经过的市民。
创城志愿者忙得顾不上自己的孩子
  2015年2月28日上午,在潍坊汽车总站,南来北往的旅客格外多,一群身披红色绶带的志愿者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们帮旅客拎行李、引路,为旅客送去温暖。
  在9号检票口,一名妇女抱着孩子,提着两个大包,走走停停,正在9号检票口服务的一名志愿者看到后,赶紧上前接过妇女手里的包,把娘俩送上了车。
  “春节期间,坐车的老人和孩子比较多,我们帮着提东西,找座位,干的都是一些小事,也都是本职工作。”这名志愿者说,她是一名检票员,也是潍坊汽车总站“小蜜蜂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创城期间,潍坊汽车总站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5时到单位,忙完上午的工作后,下午原本可以休息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的时间,义务当起了创城志愿者,上街打扫卫生,轮流到公交站点引导旅客,帮助旅客提东西,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有一次我儿子生病了,他奶奶带他到市妇幼保健院看病。儿子晕车,走到车站不愿意坐车走了,就过来找我。当时旅客很多,我正在忙着引导,根本顾不上儿子,他一直在这等了我一下午。”郭英是潍坊汽车总站的一名检票员,创城期间,她也加入了创城志愿者的队伍,为了潍坊的创城工作,她和同事们的确是付出了很多,如今潍坊创上了全国文明城市,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潍坊“国字号”荣誉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创城变化
市民上公交车不再一拥而上
  通过创城,如今的潍坊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市民素质、文明行为都有所提升,城市环境也大大改善,公园等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逐渐减少,公交车、私家车、市民出行井然有序。
  作为检票员,郭英每天和旅客面对面接触,她感觉旅客的素质越来越高,不文明现象也减少了很多。“以前个别旅客喜欢在大厅里抽烟,我们进行制止时,旅客表示不理解,如今旅客都自觉地到卫生间抽烟,偶尔碰上个别吸烟的旅客,只要我们一提醒,他们接着就灭掉手里的烟。”郭英说,在车站工作,免不了遇上车辆晚点的情况,以前遇到晚点了,很多旅客会一直询问,甚至出现恶言恶语。如今,碰到车辆晚点的情况,和旅客解释一下,多数旅客都能表示谅解,不再为难工作人员。
  潍城区胜利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是人流量比较大的路口,上下班时常常出现拥堵现象,行人“见缝插针”横穿马路,成为一大交通隐患,令司机们头痛不已。
  2月28日上午,在该路口,行人主动走向地下通道,横穿马路现象大大减少。小李家住潍城区,目前在南京上大学,只有寒暑假才回潍坊,这次回家,她感觉潍坊的交通发生了变化,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都井然有序。“以前走到这个路口,很多人都不走地下通道,横穿马路,有时候遇到红灯了,还有人在车流中过马路,十分危险。”小李说,如今,行人都走地下通道,更加文明、和谐了。
  以往的公交车站点也是秩序混乱的“重灾区”,尤其在客流量大的站点,等车的人总是早早站在路边等候,每当公交车来时,一拥而上,你争我抢。记者在中百大厦胜利店站点看到,以往“一窝蜂”似的上车景象已经不见了,乘客很有序地上车,年轻人主动让老人和小孩先上车,上车之后,会有人主动给老人让座。
创城历程
成果逐步升级,十年修成正果
  “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组织、每三年一届的评选表彰活动。“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国字号”名片,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从2005年中央文明委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至今已是十年,举办四届,潍坊市成为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
  第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区)于2005年10月评出,第二届于2009年1月评出,第三届则在2011年12月20日评出,同年,中央文明办明确提名城市(区),作为申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入门槛,本届评选以三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评选周期的总成绩作为依据。
  “创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是逐年升级的。”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第一届创建时,我市获得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2009年,我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具备了参选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接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2012年以来,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始了更加细致的准备工作,一大批事关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文化环境、社区环境的工程、项目纷纷登场,为广大市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保障。
  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在2012、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分别获得全国地级提名城市第6名和第1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连续两年获全国地级城市第2名、地级提名城市第1名。
  根据中央文明委的定位,文明城市应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2014年11月,中央文明委下发通知,正式启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工作。2015年1月,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候选名单的公示通知,潍坊进入公示名单。2015年2月,潍坊市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创城人物
每天出门带齐“三件套”
  创建文明城,全民共参与。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高宏伟是基层干部中的一员,因为创城,她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班期间只要离开居委会,必带齐“三件套”。
  39岁的高宏伟是河北承德人,来潍坊生活已接近20年,在人民商城社区居委会工作,一直任劳任怨。“她不善言辞,但是非常努力肯干,交到她手里的活,总是完成得漂漂亮亮。”提到高宏伟,人民商城社区书记李伟华赞不绝口。
  高宏伟回忆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临近检查的时候工作强度加大,忙碌了一个多月,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辖区忙碌。“我每天基本上要巡视三次,早上上班,下午下班,都要在辖区内看看,有没有哪里的卫生等项目达不到标准,最短也要1个小时。”高宏伟说,“我们开展工作要入户、摸底、调查,居民们与我们配合得好,工作才能做好。”
  高宏伟有一组“三件套”,一把笤帚、一个簸箕、一个帆布袋,而帆布袋里有小“三件套”,大镊子、小铲子、喷漆,别小瞧了这大三件和小三件,这些可是她出门必备的工具,看到地面上的垃圾马上清扫,看到张贴的小广告也立刻动手清除,力求维护社区的整洁。
记者手记
这是起点而非终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喜讯传来,潍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回首创城的日子,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刻下了两个字——坚持。坚,坚守;持,持续。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内心的执着,这种坚守承载了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渴望和追求,承载了各行各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胆识和魄力,倾注了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共创共建的汗水和心血;创城是一项持续的工程,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创建不是目的,关键是着眼长远,探究根源,建章立制,让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办法固定化、常态化、机制化,以满足市民在新常态下的新希望和新要求。
  市民素质的提升、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拿到“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称号就能实现的。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坚持,把创城中养成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把创城中不怕辛苦不怕受累的精神坚持下去,把创城的成果持续惠及市民,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
  创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坚持。
  A2—A3版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刘燕 实习生 谭瑶(署名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