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谭资九的艺术人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5潍坊两会

第03版
2015潍坊两会
 
标题导航
喜书法好武术苦练不辍
2015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书法好武术苦练不辍
  谭资九手书赵孟頫《千字文》(局部)。
  谭资九的学生杜在祯。



  梨园界向有喜爱书画的传统,诸多名家皆擅丹青笔墨,谭资九亦不例外。他师从潍县著名书法家陈柏岩,擅长模仿,楷草隶篆皆能挥笔自如,生前曾任市博物馆顾问的杜在祯即师承谭资九,两人虽是师徒,更像父子。
师从陈柏岩学书法 楷草隶篆临摹逼真
  谭资九读私塾时,已具备了书法基础,青年时期兴趣更浓。他拜潍县著名书法家陈森(字柏岩)为师,并取号“效岩”,即效法柏岩之意,及至后来,凡是他写的字,落款处必有“效岩”二字。
  谭资九每天去陈柏岩家练习书法,他借家里开鱼店的便利,大凡迎时上市的新鲜鱼、虾、蟹等,一定先选最好的送给陈柏岩品尝。每逢除夕,谭资九照例去陈家,打扫客厅,悬挂家堂轴子,摆好神位才离去,由此看出,师生二人情谊很深。
  谭资九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他擅长模仿,只要有字帖,不论楷草隶篆,都能临摹逼真,挥笔自如,成为陈柏岩的得意门生。据说,他曾临摹碑帖80余种,善写各种书体,篆书最佳。他的作品曾在省市及日本展出。谭资九还临摹过100多种隶书,隶书书体独具一格。
  1934年谭资九去天津,请著名书法家华世奎给自己写了“霞曙楼”三个字,回潍县后,他用玻璃镜框镶好悬挂在客厅,自称“霞曙楼主”,票戏时用之并刻有印章,书写时也用之。

写字先打草成习惯 困境中习练不间断
  谭资九50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书法,从未中断。他常用的印章有:平生有书画丝竹文武之好、丝竹馆主、琴书养疾、效岩资九、谭资九印、古稀之作、霞曙楼主等,另有一枚自用的印信“资九临摹周秦汉魏”,从中也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
  谭资九写每幅字都要打草,草纸不会随便乱扔,用完都仔细卷起来保存。
  与母亲住在一起时,地方仅20余平方米,写字没有桌子,他在炕上放饭桌写。“文革”期间仍书写不辍,身处困苦之境却不失赤子之心。晚年他积有自己的书法大本子30余册,其中毛主席诗词居多。
  “文革”后期找谭资九学书法的人较多,他又是有求必应,所以学生很多。
收入室弟子杜在祯 开启三十年师生缘
  杜在祯是谭资九书法的第一传人,唯一的入室弟子,他尊称谭资九“九老”。上世纪四十年代,12岁的杜在祯开始跟随谭资九学习书法,行了磕头拜师仪式。此后30多年,杜在祯与谭资九之间维持了一段珍贵的师徒情缘。
  那时候学书法,杜在祯都是拿着仿本,打好格到谭资九家。“九老先写范本,写一至两页,正好放在仿本里,让我临摹。”杜在祯说,自己有空必去谭资九家,写上两三篇,师父给批改,一遍不行二遍、三遍,早晚把他教会了,再换别的。
  杜在祯说,当时潍县城写隶书的人中,谭资九绝对算好的,一些门头开业,都是找谭资九写牌匾,他没架子,凡事好商量,他从不拒绝别人的求字,毫不保留地书写。
常带学生出去见世面 晚年穷困无奈去借钱
  谭资九特别喜欢杜在祯,到北京、上海会见梨园界、书画界的名人,常带着他一同前往,杜在祯见了不少世面。
  谭资九曾跟杜在祯说,人若想吃得开,从一到十都能站得住才行。杜在祯有点不太明白,谭资九说:写一笔好字;有二口二黄(能唱几句京剧);三杯水酒(能喝几口酒);四季衣裳(一年四季的衣裳都要有);五冠端正;留过外洋;七钱二分(大头钱重量是七钱二分一块);(为人处事)八面玲珑;九分淘气;十分混账。“这些都是九老悟出来的,现在想想的确经典。”杜在祯说。
  谭资九晚年生活潦倒,时常手头紧,每每提起老师的穷困,杜在祯往往伤心地落泪。有一天早上,谭资九来到杜在祯家,说:“在祯啊,借我五毛钱吧。”杜在祯问:“九老,您要五毛钱干啥,要拿您就拿一块吧。”谭资九说五毛钱就够了。杜在祯塞给谭资九一块钱,过了会儿,谭资九又回来了,还回来五毛钱。杜在祯知道,老师可能没钱吃饭了,难耐饥饿,只好拉下老脸来借钱。
爱好武术学两种拳法 高墙上行走如履平地
  地龙经拳在潍坊主要流传于高密、昌邑等地,据考证,此拳源于武当派系,由清末平度人于占果来潍传授给朱赞相、王大千、谭培元等人。谭资九喜爱武功,结束学业后,跟着王文田学习拳术“地龙经”,又拜潍县拳术名家杜瑞林为师,学习“四通捶”,有了武术底子。
  谭资九练功很有胆量,曾在东关围子墙的女墙(城垛口墙)行走,如履平地。沿东关围子墙外的月河至女墙,高逾两丈,且女墙上顶系棱角形,如没有相当功底,是不敢在上面行走的。
  原籍沧州的武术名家王子平上世纪三十年代迁来潍县,住在城内撞钟院街。谭资九与他结识,两人拜为结义兄弟,切磋武功。后来王子平到了上海,谭资九数次去大上海相见,王子平还介绍谭资九结识了刘天红(树忆)、周信芳、盖叫天等京剧大师。
  杜在桢曾见过谭资九躺在地上滚着打地龙经,“在潍坊最有名的拳种是‘四通捶’,‘四通捶’是蹲着打,‘地龙经’专破‘四通捶’。”杜在桢对此记忆深刻,他说谭资九在民间艺术方面很有特点,潍坊很多练“四通捶”的拳师都跟着谭资九学习“地龙经”。
  除了练习“地龙经”,谭资九空闲时还踢毽子,上世纪三十年代,某杂技团来潍县演出,谭资九与该团踢毽演员交流技艺,两人踢毽子的技巧,不相上下,他的技艺给这位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解放后,这位演员在北京偶遇潍坊人,还问及谭资九,说他的毽子踢得很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