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教育·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2015全国两会

第04版
2015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熊孩子”出没怎么管
农村艺术教育
2015年03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熊孩子”出没怎么管
家长应关注孩子行为背后想表达的意愿和情绪



  连日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玩“疯”了,疯狂看电视、玩手机。有家长吐槽,调皮的孩子让人“伤不起”,嗓子都喊哑了还是不听话。作为父母,打不得骂不得,面对孩子的“横行霸道”不知该如何管教。专家表示,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另外,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应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愿或情绪,与孩子平等沟通,避免大声恐吓和体罚。

不听劝说还顶嘴
  近日,家住潍城区清平花园的魏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今年7岁,特别调皮,稍有不满就开始哭闹。
  “儿子从小跟着他奶奶生活,他奶奶对他几乎百依百顺,但我看不惯,在家给他定了不少规矩,比如看电视之前先把玩具收拾好,可是他却说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是他的自由,我不能干涉。我一气之下把电视关掉,儿子就开始顶嘴、吵闹,不吃不喝,还找他奶奶告状。”魏先生说,儿子的表现让他很头疼。
手游一玩一上午
  “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爱玩手机,迷上了一款叫‘雷霆战机’的游戏,这几天总是拿着他爸爸的手机在玩,一玩就是一上午,本来视力就不太好,但怎么说也不听,不给玩就使性子,耍脾气。”市民王女士表示,她担心孩子这么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家住清荷园小区孙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同样迷上了手机。“在家里作业不好好写,吃过饭就要玩手机,不给她就开始闹。”孙女士说。

家长 游戏当筹码日渐不好使
  学生家长魏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觉得那种教育方式非常不好,所以他从来没跟孩子动过手。“儿子不听话时也很讨人烦,但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打孩子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魏先生说,他儿子不听话时,他一般都会拿游戏当筹码,不让儿子玩游戏,但随着儿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发现,仅仅拿游戏当筹码已经难以奏效。
  如今,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不会轻易动手,但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屡教不改又实在没有办法。衣先生正是这样一个处于两难之中的家长。衣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性格比较内向。每当孩子做错事,家里人批评她的时候,她总是“砰”地一声摔门跑进自己的房间。“女孩子不敢说太多,更不敢动手,但是女儿每次都这样,让我觉得很闹心。”衣先生无奈地说。

专家 要解读孩子内心的想法
  潍坊市妇女儿童援助热线特邀专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于滢泉表示,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不要常宅在家里。面对孩子的调皮行为,家长应当及时关注孩子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愿和情绪。
  于滢泉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争夺主权是正常的。比如孩子几岁可以决定穿什么衣服,这个年龄没有严格界限,孩子到了十几岁,家长还在管孩子穿什么衣服,一旦让孩子失去权利,孩子就会在其他方面争夺权力,做出一些让家长觉得“不可理喻”的叛逆行为。
  于滢泉告诉记者,在她接触的案例中,有位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受到家长的打骂,直到十七八岁还有自卑心理。家长打骂孩子往往是把自身问题迁怒于孩子身上。实际上,家长是因为自身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没有解读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另外,家长拿游戏当筹码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本报记者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