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胶济线上大反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15全国两会

第03版
2015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敌军出重兵 侵潍攻胶东
2015年03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敌军出重兵 侵潍攻胶东



  1947年9月1日,国民党胶东兵团调动整编第8、第9、第25、第54师,分别由潍县、高密、胶县东犯,整编第64师在高密、平度附近策应,整编第45师留守潍县作后援,拉开所谓“九月攻势”的序幕。加上各地土顽、还乡团等,国民党军参战总兵力达到20万。而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仅有4个纵队,连各地方部队在内,也不过12万人左右。在兵员数量、武器装备明显处劣势的情况下,许世友、谭震林率部与敌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拉开胶东保卫战的序幕。
范汉杰夸下海口,一月活捉饶漱石
  1947年下半年,解放大军驰入中原,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中原吃紧,蒋介石将目光瞄向了山东。尽管5月份孟良崮一战损兵折将,但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依然暂时占据优势。蒋介石急于结束山东战事,抽调兵力回援中原,便调兵遣将,组织重点进攻胶东的“九月攻势”。
  此项重任,蒋介石交给了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范汉杰时年51岁,黄埔一期生,又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德国陆军大学深造,后出国留学,并先后赴日、德考察,研究欧美与日本的政治、军事。
  范汉杰接过胶东兵团司令官权杖,踌躇满志。在他看来,手下拥有整编第8、9、25、45、54、64师和整编第74师第57旅,合计57个团约17万人。再加上各地方部队,总计近20万人。迅速拿下胶东,当不在话下。况且,他手下6员大将皆资历不浅,久经沙场。整编第8师师长李弥、整编第9师师长王凌云、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整编第45师师长陈金城、整编第54师师长阙汉骞、整编第64师师长黄国梁,其毕业学校非黄埔即陆大(陆军大学)、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其中5个是中将、1个为少将,皆沙场老将。
  胶东兵团司令部驻青岛。范汉杰刚赴任,就对众将领夸下海口:“国军装备精良,不出一个月,活捉饶漱石,踏平共军后方,把他们赶到东海里喂鱼。”   饶漱石时任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率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关据于胶东;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与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一起,率部转战鲁西北。
  应对蒋介石的“九月攻势”,毛泽东批示陈毅、粟裕兵分两路,一路为西线兵团,由陈毅、粟裕直接率领,配合刘邓大军在外线作战;一路为东线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政委由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在山东境内执行内线作战。
  与国民党军胶东兵团相比,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明显处于劣势。论兵力,东线兵团共12个师,总计36个团,不到8万人,不及胶东兵团一半。论装备,胶东兵团不仅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而且空中有飞机掩护,海上有军舰补给;华野东线兵团枪旧炮少,弹药全靠缴获和自己的兵工厂制造。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不放心,于8月18日乘飞机抵达青岛,亲自部署。
  蒋介石离青之后,范汉杰开始落实“校长谕示”。命令昌邑的黄百韬,胶县与高密一带的阙汉骞,潍县的李弥,到达寿光的黄国梁,淄川和张店的王凌云,指挥各部准备东进。
推行梳篦子战术,疯狂扫荡解放区
  8月23日,陈毅、粟裕致电谭震林、许世友并华东局:“如果敌向胶东腹地进犯,对我战争供应影响甚大……应即靠拢于铁路附近,集中力量,先求得干脆歼灭敌之薄弱一部,以拉开胜利之序幕。”两天后,陈毅、粟裕获得蒋介石亲到青岛部署9月1日开始进攻胶东的情报,立即发电报告中央军委,请示作战部署。
  当日,毛泽东致电饶漱石、黎玉,并告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强调:“只要许、谭率3个纵队位于外线(诸城一带),寻机打一二个小胜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敌即不敢向胶东深入,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即可保全。”
  9月1日,范汉杰命令各部,按预定计划,采取“梳篦平推”战术,自西而东向胶东解放区发起进攻。   
  “梳篦平推”,顾名思义,就是要像篦子梳头发一样,以密集队形平行推进。此战法可谓“周密万分”。 
  范汉杰兵分三路,左路为李弥,沿烟潍公路自潍县——昌邑——掖县一线进攻;中路为王凌云,沿昌邑——平度一线进击;右路为“二黄”:黄百韬、黄国梁,从高密、平度方向出击。此外,74师57旅出青岛攻即墨,黄国梁师之156旅向诸城进攻。
  此时,许世友率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第13纵队司令员周志坚在内线(大泽山以东)作战,谭震林与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在外线(诸城一带)策应。李弥、王凌云所部“梳”过的昌邑南部地区,当时为昌南县所辖解放区。伴随国民党正规军的侵入,从昌南逃到潍县、青岛两城及坊子镇的地主、恶霸,组成还乡团杀了回来。
  尽管中共昌南县委早已做出部署,各区组织军属、烈属、干部家属及革命积极分子转移平度大泽山地区,但正值秋收,有的惦记家里的庄稼,私自返了回来。
  9月3日,王凌云主力进入昌南县饮马一带。昌南尚未转移的部分县、区干部,组织革命群众紧急东撤。
  连续大雨,导致胶莱河河水暴涨,沿河石桥全被淹没,他们仅找到一条渡船。还乡团队伍逐渐逼近,有的群众扶着木头过河,有的用笸箩渡河,会水的青壮年直接游渡。
  水流湍急,不少人溺水而死。还乡团追到河岸时,流河村50多名不会凫水以及年老体弱者,尚未过河。还乡团用绳子将他们捆绑起来,用枪逼着,撵到河里淹死。

谭震林诸城歼敌 减缓许世友压力
  留下来坚持斗争的部分昌南县委成员与昌南警卫营一起撤到胶济铁路南魏家屯一带。不料,他们又遇王凌云部的冲击,不得已继续南下,向诸城方向转移。
  9月9日,黄国梁师156旅侵占诸城县城。企图以此为堡垒,策应东进主力侧背的安全。
  许世友在胶东内线与强敌搅在一起,压力巨大。为策应许世友,谭震林决定趁诸城之敌立足未稳,给予歼灭性打击。谭震林指挥韦国清、成钧所部及地方部队,对诸城县城发起进攻。
  居于高密县城的黄国梁急派131旅南下,星夜驰援,前锋行至柴沟一带,遭遇谭震林布下的阻击部队——滨北军分区独立三团。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援,独立三团边阻击边运动。最后在诸城县城北部依托地形,构筑工事,设置防线。10日拂晓,总攻开始。至夜间,攻城部队主力突入城内,控制了东西大街及东、西、北三关,歼敌约千余人。黄昏时刻,黄国梁131旅全部到达诸城县城北大道口附近。军情紧急,谭震林命令韦国清、成钧务必于拂晓前歼灭城内之敌。至11日拂晓,成钧所部已经攻至守军156旅旅部附近。156旅旅长刘镇湘惊慌呼救,请求支援。夜色中,攻城部队与敌搅成一团,双方阵地犬牙交错。
  史料载,“我军当时因战斗发展迅速,攻城部队来不及将战况报告指挥所,指挥员对城厢巷战情况不了解,且因调动第三师主力之准备较迟,未能及时发起对大道口援敌之攻击,过高估计易遭南北之敌合击的可能,遂下令于11日晨6时撤离”。
  此战虽未收复诸城县城,但歼敌1500多人,并将黄国梁师主力调离胶济线,减轻了许世友内线作战的压力。
  在内线,许世友指挥聂凤智、周志坚两个纵队,辗转腾挪于掖县、胶县、招远、莱阳等地之间,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共歼敌14000多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