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人文潍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风筝之爱

第03版
今日关注
 
标题导航
北洋市场多变绸商历尽艰辛
2015年03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洋市场多变绸商历尽艰辛
  沙俄旧币。
  上北洋的昌邑绸商带回的俄币。
  经烟台渡海到达海参崴是昌邑绸商上北洋的主要通道。




  昌邑茧绸出现后,昌邑的绸布商人由西北地区跨越国界,将昌邑茧绸销到俄国境内的莫斯科、彼得堡等主要城市,开辟了昌邑茧绸的北洋市场。昌邑绸商上北洋主要集中在苏联建立之前,行商以今昌邑都昌街道、卜庄镇和柳疃镇的较多,最多时约有400人。
茧绸开辟北洋市场 由满洲里赴俄销绸
  早在昌邑茧绸出现之前,昌邑商人已经将昌邑的棉布和胶东栖霞一带所产的山茧绸销到了新疆及内蒙古等地。昌邑茧绸出现后,昌邑的绸布商人便由西北地区跨越国界,将昌邑茧绸销到俄国境内的莫斯科、彼得堡等主要城市,开辟了昌邑茧绸的北洋市场。
  昌邑绸商上北洋主要集中在苏联建立之前,行商以今昌邑都昌街道、卜庄镇和柳疃镇的较多,最多时约有400人,仅今都昌街道岞埠村就有约100余人。部分可考者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今都昌街道北裴村张乃孝、刘家北逄村刘逢君带领伙友齐丰庆、褚朋格、齐登荣等9人,雇用骆驼装运昌邑茧绸,徒步西行出张家口去俄国销售。同时期,今昌邑都昌街道岞埠村徐竹三和南侯章村宋泽深等雇骆驼去俄国销绸,致富回乡后,分别开设了“利源兴”、“利顺和”钱庄。宣统三年(1911年),胶东形势不安定,在那里缫丝的许多昌邑工人由东北经绥芬河横跨西伯利亚到俄国销绸。1913年,今卜庄镇营子村高丰庄一行七八人,由烟台乘船直达海参崴去俄国销绸。1916年10月,今昌邑都昌街道申明亭村林增銮和南侯章村徐邦泰、宋玉升、齐守先、宋力勤等由满洲里去俄国销绸。
遭遇俄国十月革命 昌邑绸商艰难度日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废除沙皇旧币,闭关拒绝外货输入,昌邑茧绸的北洋市场因之消失。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滞留的昌邑绸商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共产主义生活。莫斯科和彼得堡每人两天只能领到1/8磅面包,有时还领不到,他们只得忍痛杀掉驮运货物的骆驼和马匹充饥。
  后来,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提倡小型经营,昌邑绸商又纷纷重操旧业,做起茧绸、丝线等小本生意。但好景不长,1929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中苏为争夺中东路控制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相互逮捕彼此侨民。11月16日,中苏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两国息战,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作,双方释放被捕人员。上北洋的昌邑绸商除少数因“娶妇生子”等原因定居外,其余全部回到了祖国。
  1934年春,诸城籍文学家王统照乘船赴意大利,遇到同船赴意经商的“利顺公司”(东家今卜庄镇李家抚宁村李润芬,店址在潍县西门里)伙友今昌邑奎聚街道辛置村魏海洁等9人,通过闲谈,了解到魏金铸等上北洋的艰辛经历,在他的《欧游日记》中做了详细记录。
中苏发生军事冲突 当地华人多数被捕
  据王统照记载,同行的昌邑绸商均富有海外游历的经验,多数曾经到过爪哇、新加坡、日本、俄国等处。这批昌邑绸商识字不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少,完全凭借一种不顾危险、不图安逸的团体冒险精神,足迹遍及海外,能够讲各国语言的人不在少数。
  魏海洁50岁,大家都称他为“掌柜”。魏金铸是九人中最年轻的一位,高小毕业,聪明精干,担任“账房先生”。魏金铸告诉王统照,民国十年,他16岁,随人前往莫斯科,寻找在此经商的父亲和叔叔。到达莫斯科后,恰逢新政权提倡小经营,允许人民开设小商店,其父亲和叔叔随即将自己经营的商铺交由魏金铸管理,然后回了国。魏金铸接手经营数年,逐渐打开了局面。
  “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凡是在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华人除已经加入共产党的,均被逮捕,无一幸免。魏金铸因为提前得到消息,躲藏起来,直到《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签订,方得离开莫斯科,但商铺所存货物已荡然无存。经营期间,魏金铸积蓄有数千美元,因为不想纳税,所以准备偷偷携带出境。为此,他与好友及其他商人共11人乘车前往海参崴,花钱请朝鲜向导带领偷渡。
扮成苦工结伴偷渡 回国途中险象环生
  他们携带黑面包干,穿上破衣服,将纸币缝在外衣之内,装扮成做苦工的样子。
  时值二月,天气寒冷,沿途荒无人烟,草莽深密,无路可寻。他们昼伏夜行,走累了,就躲到山洞或草堆中休息。第二天夜里十时许,他们终于走出高山,山下有一条河流,过河后才能到达中苏边界,河对面有哨兵驻守。他们11人借夜色偷渡过河,在没人的草丛中行进。    因为人多,不幸被巡逻兵发现,一时枪声大作。走在前面的5个人尽力飞奔,魏金铸等则急忙侧卧在草丛中,屏住呼吸,听天由命。一会儿,数十名骑兵追来,在草丛中搜索,马蹄在魏金铸边上来回数次,竟没有被发现。最后,搜出一位刘姓好友,遭痛打之后,被绑在马上带走。因为足部创伤,魏金铸痛极昏睡过去,醒来后天将拂晓,迷失了道路。不得已,只有沿着前行者踏倒的深草痕迹慢慢前行。这样走了约一里许,遇到一个岔路口,考虑到国境在南方,即选择走通往正南的一条路。
  此时的魏金铸饥寒交迫,万分失望,在即将坚持不下去之际,天色渐明,忽然看到山顶上有人走过来,抱住自己,痛哭失声。定睛一看,原来是同行的一位好友。相伴前行不久,他们又遇到前来寻找失散人员的两个人,告知朝鲜向导已经带领其他伙伴先行到达距此十余里外的一小屯中。至此才脱离险境。
  几天后,一行10人到达东宁县,雇车前往哈尔滨魏金铸的叔父处休息了四个月,等到被捉走的刘姓好友释放回国,遂一起回到山东昌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