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骑行乡间访古探幽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风筝之爱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于家大院遗留明清风韵
2015年0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家大院遗留明清风韵
  寒亭于家大院。
  寒亭于家大院潍北县政府旧址。
  孙家杨孟村天齐庙残存建筑。



  根据相关记载,1945年9月,潍县城区以东,以烟潍公路为界分置为潍北、潍南两个县。1953年7月,潍北县撤销,其辖区并入潍县。潍北县存续期间,县政府先驻孙家杨孟村(今属寒亭区开元街道辖区)、后迁往寒亭于家大院。曾经的潍北县政府两处驻地都让我们探访到了。
潍北县政府驻杨孟 天齐庙曾香火旺盛
  在寒亭城区北面偏西的一条南北走向农村公路的路边,我们看到了一块书有“杨孟”的招牌。挂着这块招牌的店铺业主告诉我们,潍北县政府迁到寒亭以前,就驻在附近孙家杨孟村的大庙内。在他的热情指点下,我们离开这条农村公路,向西一拐,骑车驰入一条东西向村村通公路。西行五六分钟的样子,就找到了在当地俗称为大庙的潍北县政府旧址。
  大庙位于孙家杨孟村的主街上。大庙附近,一位看上去五六十岁的农妇也很热情。她滔滔不绝地介绍说,大庙的真名叫天齐庙。这座天齐庙在潍县的北乡和东乡都很有名气。早先,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来天齐庙进香上供。潍北县政府从天齐庙迁走后,这里曾做过村里的学校和大队部,现在已经荒废,旧址目前有保存基本完整的一进院落、一排平房。山门也基本保持原貌。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封泰山山神为天齐王。此后国内各地供奉泰山山神的庙宇一般都叫天齐庙。
寒亭于家大院一支清代兴起
  于家大院位于今寒亭区民主街寒亭二村段路北,建于明、清时期。鼎盛时,曾经占地30多亩,东西延伸三条胡同,胡同南北进深500多米,周围还有护院炮楼、大场院、习武房等,是当地有名的大宅院。
  现存并已经对外开放的于家大院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建筑风格具有明清潍县农村富裕之家的民居特色。据载,于氏始祖滋、旻、麻、纪兄弟四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文登县大水坡赤山寨迁入潍县,随后支脉繁衍。于家大院属于三始祖于麻一支后裔的家居宅院。
  到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于家大院一支成为寒亭一带的名门望族。得益于洋务运动,于氏族中不少人出国留学。其中的有志者回国兴办实业,兼并土地。鼎盛时于家拥有土地上千亩以及吴官庄、赵疃、十里堡等多处佃户村,还在潍县城区(今潍坊市潍城区、奎文区的老城部分)一带开有“利盛福”“利元茂”银号,“利泰昌”中药铺,参与创办现代企业大华染织工厂;在上海开有“利盛福”商行;在哈尔滨创办阜济林务公司等工商业实体。
东院成为张雪岩、椰林纪念馆
  于家大院东院仅有一进独门院落,现已经辟为寒亭籍历史人物张雪岩、椰林的纪念馆。
  张雪岩(1901—1950年),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大常疃村人,我国宗教界著名活动家。张雪岩5岁丧母,8岁入本村小学堂。1916年赴欧洲战场做华工,工作之余刻苦学习英语,曾一度担任过翻译。1919年归国后被文华中学聘为英文教员。1927年在上海广学会任助理编辑。1930年9月,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期间撰写过不少文章,曾获李提摩太文学奖。毕业后重返上海广学会。1934年8月,张雪岩与孙恩三一起在济南创办了隶属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的《田家半月报》,先后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务。1937年8月,张雪岩出国,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毕业时获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40年9月,他归国出任齐鲁大学教授、社史系主任等职。1944年底,他同许德珩、潘菽等在重庆发起并组织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1946年5月3日更名为九三座谈会,后又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他被推为理事。12日又被推为常务理事。1949年夏,他受中共中央邀请,回到北平共商国事。9月21日以正式代表身份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并被推为《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1月28日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
  耶林(1901—1934年),本名张星芝,又名张眺,字梦仙,笔名耶林。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人。21岁任寒亭小学校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上海一二八事变后,他参加抗日工作。1933年,他在闽、浙、赣边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区文化教育部长,同时兼任共产主义学校校长。1934年,他被打成“反革命”,在江西上饶地区被错杀,1986年平反。
名人展馆居于西院 陈列驳杂来源未知
  于家大院西院有一条南北向通道,通道东西两面都有多处院落。有的是四合院,有的不是。西院辟有于氏名人展馆、明清起居和民俗陈列等布展内容。
  于氏名人展馆仍以相关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展板为布展形式。目前入列名人展馆中的该支于氏人物按辈分前后有于学濂、于学经、于振浩、于乐川、于乐洵、于乐津、于乐莹、于均生、于宗汉、于少卿、于培真和于炳庆共12人。
  于振浩,号占鳌,曾任直隶永平府经历、候补知县。后来他弃政从商,开拓与俄罗斯、印度孟买的贸易,以所赚外汇扩建了于家大院。同时,他积极兴办教育,开启民智。他属于该支于氏中兴的关键人物。
  于宗汉(1886—1942年)曾留学日本,是中国早期同盟会会员,回国后投身辛亥革命,参加“北伐敢死队”任工兵营营长。这支北伐革命军从南京一直打到徐州,大败军阀张勋,攻克军事重镇徐州,给清王朝以重大打击。后弃政从商,在哈尔滨创办阜济林务公司。
  明清起居和民俗陈列涉及的实物,品种芜杂,不规则分布在西院南北通道以东的各处房屋内或院落中。计有八仙桌、罗圈椅、各类条几桌几等传统家具,食盒、木桶、扁担、马灯、汽灯等传统生活用具,二把手木轮车、古战车、马拉轿车、木轿子等传统运输工具,木质纺车、木质脱粒机、石碾、石磨等传统生产用具,石碑、石雕等传统工艺品。这些物品是否与当年的于家大院相关连,则不得而知。
县政府迁入西院 旧址成教育基地
  潍北县政府迁到寒亭后,坐落在于家大院西院的西南角的一处院落。我们见到这处院落时,那里已经是潍坊市统一战线教育基地,通过展板展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历程。此外,内部还有部分“文革”文物的图片和实物展示。
  那天,我们上午不到十一时赶到于家大院,慢慢看、细细品,下午三时才离开。这段时间大院里的探访参观者差不多就只有我们几个人。这里特有的安静、淡雅氛围让人流连。对于文史爱好者和喜欢怀旧的人来说,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于家大院都是不错的去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